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读《思维影响教育》有感
发布日期:2020-12-29    作者:南桥小学 董奕玮   点击率:

“一个教师若有习惯性思维控制了自己的行动,由种种盲目迷信的奇怪意念住到了自己的思维,指望他训练学生的思维就没有了发生的可能……”所有的转变只有落实到改变教师的习惯性思维,相应的教学才有可能“教会学生思维”。
    暑假期间有幸读了徐明所著的《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一书,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在当下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将固有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际,才能更有效地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去思考,思维才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

如今,我们不断地在强调课堂的改革创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等概念被不断地提出,应运而生的便是课堂的一次次改革。可是课堂教学也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变得不切实际的华丽。小组合作讨论变多了,学生们在课堂中激烈地探讨,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每个小组在老师的设计下,完成一次次的交流。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在旁人看来课堂也真正属于了学生。可是长期下去,不难发现学生间的额差距不断拉大,会思考的孩子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而那些本就落后的孩子则越来越吃力,甚至对思考产生不同程度额厌烦,思维能力就愈发跟不上。同样,现在的课堂为了使整个教学模式更加流畅,常常会出现预设,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中,这一方式,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师而言,运用恰当,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可是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过度的预设,往往会导致老师“钻牛角尖”,学生越答不上来,老师越着急,最后只得将答案告知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思维便会单一。

其实教学的改革,思维的训练,借助一定的媒介操作起来会更容易,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才使得课堂更有层次感。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让课堂变得如何花哨抑或是过分的形式主义。而更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尤其是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只有帮助他们解决了课堂中出现的困难,那么这堂课才算得上一堂好课,学生们才能在课堂中真正做到有所习得。

总而言之,思维的训练不可能使一蹴而就的。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我们老师首先得学会思考,通过和学生间的磨合,了解学生的同时,更要学会思考如何设计适合他们的课堂,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他们提升思维能力。

 

南小图书馆顾琳玲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