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众人沉迷不悟、随波逐流的年代,他们站了起来,在“是非”中,力挽狂澜,只为祖国,为人民,为了世间真理。
余秋雨先生的封笔之作《借我一生》,再现了民族的苦难,阐述了自己的一生,记叙了中国文化发展背后的曲折与历史变迁。在那黑白颠倒的背景下,他毅然站在真理这边,感叹人间疾苦。
全书共5卷,从美好无忌的童年开始,步入漫漫求学路,又经历了残痛的“文革”,父亲离世,他不得不挑起重担,一生中,有无奈,有悲哀。这所有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我不禁对中国近十年来的风云变幻产生了极大兴趣。
令我感触最大的是第2卷,这一卷回忆的是“文化大革命”时的点点滴滴,那时的余秋雨风华正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选择了正义,却被反动派处处批判,众多文化学者被推到风口浪尖上。透过文字,我目睹了那时的校园:本该充满学术氛围的地方,却到处高挂着刺眼的标语,人心惶惶,都害怕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这场轰动中华的浩劫,注定是历史的倒退。
这是个不在乎人间生死的铁锈年代,这是一个不知道临死之人除了见医生之外还想见见亲人的冷血部落,这是一个不明白家庭本义和伦理责任的卑瑣权利……有多少知识分子对这现实、对文化的凋零、对中华的未来而担忧,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文革”是一个错误,也是一次探索,是历史进步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再看今日,“问世上有几多爱,流露无限真善美……俗世幸有此爱,能在这哀乐人生,令我心内暖。”这便是“借”我一生的真谛,身在和平年代,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爱着你的人,做一个醒着的人。
“人生的路,必须要靠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我们不应人云亦云,要明辨是非,做一个醒着的人。
不忘历史,向革命先辈致敬,做一个醒着的人。
指导老师:黄瑞群
泰日学校 图书馆 周秀红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