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真正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应该是我听过的关于教育最优美最富有诗意的描述了。在读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初心》一书后,我觉得自己的灵魂被唤醒了。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一以贯之洋溢表达的都是爱心。他捧着一颗爱心去观察、思考、尽责、工作、阅读、写作。变化的是不同的班级、学校、学生、岗位、书籍,不变的是一颗初心--爱心。以前的书更多表达的是对本班、本校学生和教师的爱。《教育的初心》更多表达的则是对更广阔空间学生、教师、家长、事业的爱。2015年从校长的位置改任主持全区新教育实验,又任全国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站在更广阔的视角,深入更多的实验学校,接触更多的学生、教师、校长、局长、家长,他不变的爱心在生长,爱得更深、更宽。他含泪写下《善待活着的“李芳”》,“善待活着的‘李芳’,就是善待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善待中国中小学的每一个孩子,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他呼吁“请给爱学生的老师以爱学生的时间”;他“强烈要求严惩乐至县暴打教师的凶手”;他希望“当这位10岁女孩在擦拭车厢地板时,周围的成人不要那么麻木”;他大声疾呼“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他提出“也应该给家长减负” ……读着这些从爱心中涌流出来的文字,谁的爱心能不一次次产生共鸣呢?谁的爱心能不萌发生长呢?读李镇西老师的书之后,每个人内心原有的爱学生、爱事业的心灵之树在悄悄成长。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学生,而一位学生,在他的求学过程中,遇到的老师为数不多。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所教的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得好,五个手指都有长有短,各有用处,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寻找各种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偏心不宠爱,让他们为班级做更多的服务。例如多做一些劳动,多教一教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健全人格,以后在社会上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不应该嫌弃甚至放弃他们,而是耐心地积极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思想意识上的信心,从而成为一名快乐活泼的小学生。
每个人精神幸福的深度、宽度、高度、持久度取决于他自己爱心之树树根的深度、树干的高度、树龄的长度。一个人如果不忘初心,一辈子培养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心灵之树,根越扎越深,干越长越高大,生命力越来越旺盛,那他就一辈子都活在幸福中。高度的责任感,可以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而要真正切实地实现教育的初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心中怀有教育信仰,那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优秀人才。
南桥小学顾琳玲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