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读《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有感
发布日期:2024-03-26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 金晔   点击率:

这本书是陈静静博士十多年来,观摩了三千多节课,观察了五千多位学生的完整学习过程,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很多老师共同进行教学改进探索而形成的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使我对学习的认识更进一步。

一、课堂的困境

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陈博士真实地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的困境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这种学习状况确实大量存在。因此课堂变革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高度沉浸、不断持续深化、不断扩展延伸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如果学生总是被告知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他们就不能够发展判断力,不能发展独立性和责任感。因此要把学习真正交到孩的手中,就要真正理解学生的复杂学习历程,教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对学生习规律的充分尊重、理解、支持和助力。首先,从教学过程与教学节奏上看,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让学生形成相互协同合作的关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试错和修订的时间,在学生们的思考遇到困难或者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再去点拨、指导,因而教学节奏要慢下来,教学环节要尽可能简化,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协同合作的时间。另外,从教学设计与策略选择上看,改变凭经验教学或者按照教学参考书来教学的常规做法,要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和深入的教学质量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困难到底产生于何处,从学生的学习困难入手,进行“逆向”的学习设计,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平等的学习权

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大量存在。怎样才能让学习真实地发生?那就要给所有学生平等的学习权。“真实学习从学生安全地说出‘我不懂’开始。”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积累,不同认知,虽然面对相同文本,也会有不同的思考与问题。学习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自卑等消极情绪,让课堂上的每个人都有勇气说出自己疑惑,而每个人对于别人的困惑不讽刺、不嘲笑,尊重每一个学习的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真诚交流,有了平等的学习权,进步的就是每一个人,从而会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引导学生从浅表学习指向深度学习,应该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让学习真正发生。共同体课堂应关注以下五个关键词,倾听,串联,反刍,协同学习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应该注重学习单设计。一张高品质的学习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少即是多,问题精简,突出核心。第二,开放挑战性的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

善于把教学设计转化为学习设计。教学前都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教学设计为主展开,而陈博士提出把教学设计转化为高品质的学习设计,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认知能力和经验世界出发,设计学习任务框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这种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以深度学习为目标,学习设计指向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有效沟通,保障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权,且能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形成共生共存、共学共赢的学习共同体。

三、从“教学设计”到“学习设计”

我以前的“教学设计”基本都是从如何教学的角度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往往多、快、杂,总是在絮絮叨叨中强调要教授的内容,生怕学生听不懂、记不住。今后在备课中,不止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迷思概念”、“认知冲突”出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的时间,进行“逆向”的学习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学习设计遵从“少即是多”的原则,首先明晰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要“少而精”,使学生能聚焦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历程、思维过程。通过对学习本质的研究,深刻理解各学期、年级知识内容和相互间的关系,与学生的学情相结合,巧妙地设计最为核心的“学习任务”。书中提出,采用共同备课、制定“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的方式进行学习设计,在新学期教学中,“预习单”“学习单”可以借鉴:通过“预习单”让学生在课前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课堂上利用“学习单”集中精力去探索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挑战性课题”,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共享、交流、探究新知,老师适时点拨、共同修正,从而进行深化研究。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积极去深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体会他们遇到的学习困难,才能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陈静静博士在《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中开篇就告诉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的原因。从目的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为了学生在每节课都能学到知识,观察与研究是完成教学改进和突破的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借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 图书馆 陆晓芸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