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寻一处清凉之地,与书相伴的日子如饮甘露。读完行侠仗义的《水浒传》;读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 ;读完一路斩妖除魔的《西游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出谋划策的《三国演义》。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我虽不是其中的主人公,但却与主人公一起感受书中的情节,一起感受书中的大千世界。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写。《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引起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这本书中包含了黄巾起义被镇压的过程和魏、蜀、吴的内部斗争。整本书语言巧妙,情节生动,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惟妙惟俏。它还讲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很值得我们去读。
在《三国演义》当中,我最欣赏的人便是诸葛亮。他有勇有谋,机智勇敢。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中写到:周瑜有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保证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他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安排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再装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侧。最后成功向曹操“借”到十万之箭。从中可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料到三天之后会起大雾,曹操又十分多疑,不敢冒然出兵。所以才会胸有成竹地告诉周瑜三天便可以造好十万支箭。
曹操在许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大反派。但在我眼中不是这样的,换个角度,曹操其实也是个大英雄。他在赤壁之战中士兵损伤惨重,但曹操没有因此沦陷,反而调整心态,开始谋策他的下一个计划。还有一次,他在宛城丧子之后,一个人独自抗下了悲伤。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品质:失败了也不气馁,准备迎接下一次挑战。不要止步不前,吸取教训,迎难而上。
“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也称为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三国演义》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每位英雄都有不同的故事,杀猪的张飞、卖枣子的关羽、卖草鞋的刘备……他们的出生是那么平凡,可他们最终靠自己在历史上流下了他们的痕迹。
指导老师:施美红
泰日学校 图书馆 周秀红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