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两本,翻开扉页,一幅三国地图展现在眼前,官渡、赤壁、彝陵……一个个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兵戈争锋之声如在眼前。刘关张、曹操、赵云、诸葛亮……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孔,跃然纸上。汉末到三国,七十年历史之中,千百个英雄人物,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战火连绵,旌旗猎猎,壮丽的篇章渐次展开。经典之美再一次让人如醉如痴。
《三国》之美,首先在作者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虽说演义不同于历史,但严重脱离历史的演义绝对不会有那份厚重。三国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浓墨重彩,把凝滞的历史变成灵动的文字,读来少了那份青史黄卷的尘封气息,多了一种英雄壮士的慷慨豪情。于是三国的人物街头巷议,三国的故事耳熟能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三国对历史的艺术再现,让那段历史与那些人物,成为五千年华夏文明中我们了解最详细的一段,尽管野史的成分存在,却正是野史润色了正史的厚重。
《三国》之美,其次在人物刻画。曹操的奸雄本色,诸葛亮的良相情怀,赵子龙的浑身是胆,周瑜的气量狭窄,蒋干的自作聪明,关羽的傲气逼人,刘禅的懦弱无能,几百个具体描述过的历史人物,无一不活灵活现。所以读三国识百面,三国既是一部群雄争霸的壮丽诗篇,也是一幅众生纷纭的漫画素描。
《三国》之美,还在于对场景的描述。官渡之战苦寒战场的冰冷刺骨,赤壁之战长江上冲天的火光,彝陵之战前战地上的炎炎赤日,火烧连营中的炽热烈焰,诸葛亮六出祁山中蜀道的艰难险阻,甚至群英会上蒋干与周瑜部将的觥筹交错,历史的声音与色彩,在演义中无不淋漓尽致,如在眼前。
《三国》之美,更在于智谋决胜。如果说《三十六计》或者《六韬五略》《鬼谷子》是中国军事智慧的教科书,那《三国演义》中各种计谋的巧妙运用,就是对教科书的具体实践,所以此书的读者群就越来越庞大,军事外交商业中的纵横捭阖,很多时候都依稀可见《三国》中智慧的闪光。
正是由于《三国》太美,所以《三国》的熏陶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至,周瑜打黄盖,张飞穿针,刘备摔孩子……这些生动的历史故事与人物,依旧以各种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焕发异彩。
《三国》读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与孩子共享,孩子的眼神中,时不时泛起智慧的光,那些扣人心弦的情节,也早已经紧紧抓住了他的心。《三国》,津津有味,厚厚的两本,半文言的文字,竟让我们都手不释卷,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育秀实验学校计沁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