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致敬夏目漱石先生——读《我是猫》有感
发布日期:2018-09-26    作者:古华中学 初三(5)班 杨影   点击率:

 

我喜欢猫,因为它们时而活泼,时而沉静。看到它们注视着我们的神情,我时常会想:在猫的眼里,我们算是什么东西?会不会觉得我们不可思议,或是愚蠢无知?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有一只猫,生活在夏目漱石先生的笔下,它虽然是一只普通不过的猫,但是,它有着人的思维。

这就是,《我是猫》中的那只猫。

“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

这样一句亲切的话,为我们打开了一只猫的心灵大门。这只猫的一生都透着淡淡的悲凉,正如对社会的嘲讽。在它的脑海中,主人只是一个愚蠢的教师,装模作样,“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同时也追求人生独立,而他的朋友们崇尚金钱权势,为了钱不惜一切。这说的是一些虚构的人,我们未必不愿承认,但是有谁知道,我们是不是以同样的形态出现在身边的猫或者是其他动物眼中呢?

人,一向自负。因为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文明。至于小猫小狗虽聪明,善解人意,它们的脑子与人类确实是无法相比的。殊不知,在那些“小猫小狗”看来,人类也不过如此。没有望尘莫及的智慧,没有高雅的文化,有时候甚至连它们也不如。看到这,也许会有些哭笑不得,但又能说什么?只是角度不同,没想到我们的形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这说的又是一个有病的人所看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都想害他。说他病态,不假,但难道那时的社会不是在向着这人吃人的趋势发展吗?就像那只猫,我们可以说它没有资格对人品头论足,但它们所见所闻的,又何尝不是真实?

书的结尾,是猫误喝了酒,最终掉入水缸里淹死。它并没有太多的挣扎,还念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谢天谢地!谢天谢地!”为什么会那么平静?为什么还要感谢?是因离开了这个它看不惯的世界?还是因为到了不可思议的太平世界,远离了痛苦?那么,在它眼中,死,又是什么?

每个人,亦或者是猫狗的心中,都装着一个世界。我的,你的,他的,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旁观着他人的风云变幻,用自己的心情,体会着他人的喜怒哀乐。放在明治维新这样一个大背景中看,小说反映了在世风日下,人追名逐利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彷徨。如主人公,一名庸俗的英语老师,苦沙弥;喜爱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又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迷亭;文质彬彬,痴情艺术却纠缠于恋爱的寒月;话语中带有出家人的飘逸,但过分自我关注的独仙。以上,都是在人格中充满矛盾的读书人。在日本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本的价值观在改变。于是,他们不得已各自形成了各种独特的性格。

如果联系夏目漱石先生个人经历来看,这几个在变革环境中艰难度日的文人,是不是神似他本身呢?也许书中诸位的性格正是反映了夏目漱石先生内心微妙的各个方面吧。他本人幼年不幸的经历如小猫一出生就茕茕独立一样;晚年死于胃溃肠,如小说中女主人说苦沙弥“终将死于胃病”;而对于东方人生观念和向往,又与独仙先生有几番相似。

“一定的社会意识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存在。”在接受西方思维的洗礼中,总有些敏锐的心灵,忧虑着他们眼前所见到的,惋惜他们背后所失去的。夏目漱石先生的早逝,是我们的不幸,但他所留下来的文学瑰宝,为一代又一代人所诵读、赞许。

 

指导老师:王卫英

古华中学 图书馆 夏瑞英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