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教龄让我越来越不敢承认自己是一名老师——一名语文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方式、对象、环境等的不断变化,要求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越来越强,我感到力不从心,越来越没底气说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
趁着暑假拿起书——王雅琴老师写的《我的语文修炼》。起先吸引我的是书名——语文修炼?一名语文教师不正需要么?!我更需要!书中介绍了王老师是如何修炼自己的几种方式,行云流水般的叙述,由彷徨到渐渐明朗,如走在迷雾中渐渐见到光明,很畅意。合上书的时候,脑海中徘徊的已经不是文字,而是满满的感动和敬意。
一、回眸
从王老师在叙述自己的“成长故事”中说道:职业生涯的前十年,没有师傅带教,没有教育活动可参加,没有报告讲座可以聆听,没有网络可看……农村学校“贫瘠”的专业成长环境,局限了自己的成长。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懵懂而不自知。是名师基地的学习让我走出了局限:观摩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聆听大学教授的讲座、参加学员之间的专题论坛……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精神大餐!每一个“阳光午后”都是幸福时光!担心离开学习基地,自己又要变回一只“井底之蛙”了,是顾院长令我醍醐灌顶,知道了任何外力都是有限的,要借助内力实现。可以靠自己去成长,通过“自我修炼”,实现无限的成长。
这段话走进了我的心里,因为这些文字引发了我的共鸣,这段话让我想起了自己,想起了自己的教学历程……
1998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来到青村小学任教语文。我比王老师幸运的多,我们有带教师傅、有教研活动参加、有优秀录像课观摩……但一路跌跌撞撞、懵懵懂懂,从来没觉得这是我的幸福。我们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同镇还有一所新学校,区等级的公开课,我校基本不承担上课任务。即使有,学校优秀成熟教师很多,根本轮不到我们这种职初教师来上教研课。后来,结婚生子。教师生涯最易、最有精力学东西的职初教师段就这么晃眼而过。我成了一个不成熟的“成熟教师”,正如王老师的感觉:懵懂而不自知。
2007年,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拐点。我比较顺利地评上了小学一级教师,一下子我的目标不知该订什么了?忙碌了几年,感觉很累,一个大目标实现后,真想“休息、休息”了,对自己也不知不觉放松了不少。但自从拜师杨浦小学的周珺老师之后,我顿感羞愧及不足。
周老师的课上得扎扎实实,生动形象,非常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对照自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一开始我埋怨的是生源因素,但从周老师身上我感到教师的教研精神、文化底蕴、爱学生等品质。我要学得东西还很多,我的目标还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又有了一个新目标——教好我的学生,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之后,学校信任我,我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一个优秀的领头羊。我越来越感到我的力不从心,没有底气。
今朝,与王老师“相会”,王老师的语文修炼,让我强烈感受到“内力”的重要性,只有发自的内在的才能走得更远。
二、沉思
王老师的自我修炼有六点:1.捕捉生活细节,写生活随笔;2.关爱学生,守望麦田;3.听课磨课,行吟课堂;4.手不释卷,做个“读书人”;5.学会反思,每日三省吾身;6.聆听智者。
这段话读了多遍,然后陷入沉思:王老师的自我修炼其实就是我的自我修炼啊!为什么总是说自己不行,自己不会……却从没有真正的去找原因、去改变呢?王老师的六点修炼中,我也经常做。我也会写写感想,写写论文,幸运也会得些奖项;我热爱学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获得家长送的锦旗;作为教研组长,经常磨课听课,钻研教材;现在又负责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因此外出培训机会很多……可是,还是那么“无知”,不敢说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呢?
合上书,辗转一夜,我深悟道:我都是蜻蜓点水,不够投入,都是被动的而不是发自内在。做任何事,只有你自发的才能做好。今后,我要自豪地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最后,借助封面上的一句话抒发自己的内心:成长需要“外力”,更需要“内力”。“外力”会受种种条件限制,而“内力”却可以由自己作主。学会“自我修炼”吧,在“自我修炼”中不断成长,从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