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打开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读到《花园》这一篇文章时,童年的回忆总会止不住地涌上心头。不知是否是因为同样出生于江南,我和汪老先生的童年竟是如此的相似……
《花园》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汪老先生童年时期在自家花园里玩耍的点点滴滴。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感觉这本书是在写我的童年。因为不少地方都和我的童年如出一辙,比如“顾不得螺螺藤拉手,扑,追着扑”,“为一只鸟哭过一次”等等,同时我也“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
现在想想,虽然觉得傻、觉得脏,但还是非常怀念那时的无忧无虑、无色无味;那时在自家园子里看到的各种美丽的来自自然的颜色;那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在院子里留下的欢笑……
春天的时候,园子外围种着充当篱笆的灌木会开出粉红色的花朵。我总是把一些开得正盛的花摘下来,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然后在阳台上一把洒下,自认为很好看。但是地上的花瓣还是得自己清理掉,要不然是会被骂的。小时候不懂,一开始以为是玫瑰花,后来又觉得是月季花,长大后才发现是蔷薇花。
暑假一到,园子里的小动物可就遭了殃。因为我会把它们收集起来,养在一个盒子里。结果不知道喂它们吃什么,但也舍不得放掉。米粒啊,菜叶啊,面包屑啊,小肉粒什么的都试过,最后还是养死了。但我还是坚持不懈地想把它们养起来,结果每年夏天都会养死一批动物。
秋风飒飒,园子西南边的一个角落,几根青藤上挂满了红红的果子,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反正当时我可是被父亲捉弄了好几次,骗我说是柿子、西红柿、番茄。我很天真地一口咬了下去,喉咙就是不肯放这果子下去,苦死我了。
南方的冬天还好,那时几乎几年都不下雪,只结霜。我会拿一个小盒子,把园子里所有的霜都收集起来。然后用这一盒子“雪”堆雪人。
大约在我十岁时,那个小花园改成了新房子,小伙伴们也渐渐地不在一起玩了。现在的我,即使很想再体验一次,也无法实现了。
虽然我年纪不大,但是多少也能像父母辈那样感觉到:虽然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小时候的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快乐却也消逝不见了。
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远离了大自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树木被砍伐、动物被猎杀、空气海洋被污染……也许有救,但那些已经灭绝的动植物,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和标本来了解。动物那么多,为何偏偏灭绝的是这些?无非是因为这些动植物身上的某些地方很美或很有用。我们总是在追求美,殊不知自己也在亲手扼杀美。其实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很多美,只是我们何时静下心来观赏过?大自然里的美丽已经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里淡淡消逝了,但那份美丽会一直等待着我们,等待我们再次找到它。
奉贤区塘外中学 顾蓓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