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做更好的自己——读《走到人生边上》有感
发布日期:2019-02-22    作者:肖塘中学 朱珊珊   点击率:
 

旅行能拓展眼界的宽度,而读书能拓展思想的厚度。在书店里,杨绛所著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睛。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在96岁高龄之时著作,其首次坦诚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该书思路缜密,文笔优美,内蕴激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女士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女士提到,钱钟书先生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通读全书,我深深地折服于杨先生的智慧。杨绛九十六岁开始讨论哲学,她只和自己讨论,她的讨论与学术无关,甚至与她暂时栖身的这个热闹世界也无关。她讨论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同时是她自己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她是在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准备。走到人生边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她如此诚实,以至于经常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却得到了可靠的真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人生有时候不应该太过于执着,不知道走到人生边上会否一如杨先生?从懂事之日起困扰头脑的问题,九十六岁高龄仍不得解,书读得越多,铅中毒越深,越打结,没有喜欢与否只是不得而知,神鬼依然不信,既是过往的记忆精神则无法存储正在发生之记忆,少了物质上的载体而对没有判断思维的记忆精神,何惧?生时无我,世时知我,思考的不过是一个“我”字;舔尝危险,也只是为了证明“我”的存在;不知畏天命,而君子有三畏,好在我不是君子,权当无知者无畏吧。缥缈的爱情会是重要的章节吗?起码不会是全部。希望站在人生边上的时候我们都有可以清醒的自问自答,而不是空空的等赤裸裸的“回家”,一去不将回来,或许这很好。

整本书都只是杨先生的自我思考,但她的思考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杨先生说:“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只要能认识自己的缺点,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她也说:“虽然年老,不想懒懒散散,愿意每天都有一点进步,better myself in every way,过好每一天。”我想,我还那么年轻,所以更愿意认识自己,每天都有一点进步,过好每一天。

                                         肖塘中学 图书馆  杨玲芳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