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心得 > 正文
教学智慧 需要分享——读《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有感
发布日期:2019-04-10    作者:古华小学 朱 琴   点击率:

 

炎炎夏日得片刻清闲,于是想到要适时充电。在书店浏览一番,《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映入眼帘。想着最近几年学校进行了“点化课堂”“绿色作业”等教学改革,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但面临的窘境就是,老师们无法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梳理、成文。那么这本书,是不是能给予一点启迪呢?

一、用心研读  共鸣鲜明观点

全书30篇案例,分成六个主题。江西省上饶县第一小学的王娜老师撰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同课异构分析》、上海市和衷高级中学的董文仙老师撰写的《小小曲线彰显过程性评价的价值》等5篇文章告诉我们,理想的课堂要从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出发;而上海市民办金盟学校的高瑛老师大胆地将RAP的说唱形式引进课堂,罗娶凤老师尝试用文史结合的方法上历史课,曲青亚老师择准一点,实现长文短教,他们用自己的课堂经历体现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和解构,诠释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具体内涵。

赵萍老师设计的教学阅读提高、冯怀勇开始研制的“教学三思稿”是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一个思维的“脚手架”,用以引导学生形成分析数学问题的正确思路,王琳妮老师则让学生在语文公开课上“找茬”,显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勇气和智慧,金奕和胡德运老师不约而同地把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掌握归纳思维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情境有不同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要给予学生一张打鱼的网,至于如何给予,还要依靠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实践智慧。

还有以学定教生成一堂好课——充分利用预习(王佳栋老师提出预习,激发数学思维的火花)、作业、测验(胡碧刚老师在课上精心设计小测验,暴露“蒙题”学生的思维过程,破解了做同类题目先对后错的异常现象)、学生提问和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有针对地考察学生,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还有,俞蓉蓉老师的《该放手时则放手真真切切教语文》等作者告诉我们:学习时需要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才能实现的,它必须通过社会性的、合作的共同体的活动来进行,要尝试在互动和合作中教与学。还有乔立秀老师的《捣了三次浆糊》等5篇文章又向我们展现了如何营造充满挑战、趣味横生的探究课堂,也让我明白了探究课堂要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空中把握教学的重点,注重探究类活动中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还得严格遵守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其实在课堂改革中,我们老师已然践行了其中似曾相识或者自己独有的理念和做法,那么是否以此为关键词,形成文章的主题?

二、认真揣摩  领悟撰写真谛

就像《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书中的30篇文章那样,不只是告诉大家你的课堂教学观点是什么,还要重点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操作落实的,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实践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掌握这些做法需要注意哪些操作点等。那么在撰写时,要做到:

1、问题明确。问题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也可以提现明确的主旨,表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在问题明确的基础上还要有可读性。

2、案例展现过程。案例要能体现行动研究的过程,可以表现出从问题到行动到反省再到改进与反省的思路,也可以与以往的做法进行比较分析,表现出行为或观念上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前后两个教学片断的罗列。

3、呈现改进的依据。不仅仅写自己的教学设计,还要呈现出为什么要进行改进的理由,可以是做法效果的描述,学生的表现,也可以是其他教师的评论。

4、阐明事理。并不一定高深,只要将话说明白,说到位,切忌说一些空话和套话。

再看这30个案例,因为情境不同,所以采用的写作结构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记录了一节课的循环改进过程,像《教案预设被打乱了》一文,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孙丹凤老师记录了自己两次执教《等边三角形》一课的过程。在第一次执教时孙老师感觉自己的教案预设被打乱了,随后她进行了设想与实际差距大的反思——没有备学生,强迫学生改变思维顺序。接着她体现主体,重新预设了第二份教案,在另外一个班执教,并用表格形式将两次教学进行了具体直观的比较,最后她针对问题进行反思,得出“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师要从内心和行动的结合上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精心备课时要以学生为本的活的预设。

而有的是针对一个观点不断改进的写法,如《追回丢失的零》等文章,他们都是先亮出与新观念对应的问题,然后呈现一般或以往的做法,紧接着以案例具体说明,讲述自己或别人的新做法。再将新旧做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与问题对应进行行动反思。

还有的就是对多个案例的分析,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娜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同课异构分析》一文,文章分五个部分,先提出了问题和困惑,随后她依次展现了三位老师的课堂实录,实录后有针对性地分析。最后是关注三位执教老师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最终表达自己的倾向,提出自己的观点。

就像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夏雪梅副研究员所相信的那样:“现在的教师既不缺少践行理论,也不缺少案例,只是需要一种符合逻辑的架构将他们的所知整合起来。通过这本书,会有更多的教师开始高尚的、有尊严的、专业的课堂改进行动。”真希望我们的老师也能尝试着去读读这本书,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开始加入改进行动,找寻到思考和行动的方法,并学会保存和提炼自己的智慧,将实践转化成可供交流和探讨的文本。因为,教学智慧需要分享,这样才能更智慧。

 

古华小学图书馆  仇艳老师  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