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整本书,回头去细细品味整本书告诉我们的内容,还是获益良多,忍不住想把自己的想法结合作者蒋军晶老师在书中的描述,落笔一记。
顺着本书的目录说起,进入了第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讨论,孩子们为什么要读整本书。我们的课本上的文章往往更多的是截取以及删减后的短篇幅的文章。这样对于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提升的帮助,是有限的,也是助力不足的。
“断章取义”的短文,就算去其糟粕,也会让读者无法去理解整本书或者整篇文章告诉我们的意义,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小说,如果只取读其一片段,甚至会误导学生去对整个小说故事的理解。
所以,读一本完整的书,显得尤为重要了。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读一本绘本甚至一本比较短的小说,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选择读一些比较有可读性的书籍。关键之处就是读整本书,就像作者叙述的一样,读“一本”书,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在这个阅读大多是短阅读、浅阅读,专注力丧失的时代,谁能经常挑战读完整本书,谁就能“脱颖而出”。
于是,我自己结合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发现教师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而忽视太多的课外的读写,会错过挖掘学生读写能力的大好时机,而利用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多跟学生们去分享一些有意义且适合的读本,也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写作的基本能力。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语文老师苦思冥想也不得其解的一个难题。本书中,却有详细的指导。比如,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建议,是说给学生家长的一个忠告,应该在家中建立一个书架并且书架上收藏200本以上的书,那家中的孩子爱上读书的概率是百分之六十。我无法去了解这个百分比出自哪里,应该是作者教育经验之谈。我们来说说这个书架的故事,不知道多少家庭里会有一个有200本书的书架。但是,如果这个概率真的存在,那么对于各方家长来说,肯定是值得去为孩子去买一个书架并且去好好收藏购买一些书来添置整个书架的。其实,细想这个建议的根本,就是告诉我们,父母也应该去热爱看书阅读,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对喜欢阅读的父母,将是孩子最好的表率。所以,家中藏书200,其实更应该是个例子,点拨的是让我们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而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或许就是那成功概率的百分之六十了。
当孩子,完整地去读完了一整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着手于跟孩子去聊书了。作者用了导读、阅读、讨论以及延伸这几个关键点去刻画一个完整的聊书过程。仔细去推敲整个过程,其实每一步都很重要。
万事开头难,如何做好导读非常关键,首先要了解你想推荐给学生的书,若若不然,到最后但凡开始聊得时候,你或许会“穿帮”被学生发现你其实本身也没看过这本书或者没有完整读完这本书,或许以后孩子对你的认可度就会变低了。
当你也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了,你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独特视角去交流聊天。找到一个合适的聊书的点,这是你跟学生或者自己孩子聊书的良好开端。当你可以找到书的妙处给他一个独特的视角导读,那当他阅读完整本书的时候,也会愿意跟你沟通交流的。
然后,就是进行对于整本书的讨论了,最好是建立在学生主动跟你去讨论看书的所获,做一个旁听者,也要给出充分的反馈。让孩子知道你也有跟他的共鸣与探讨。
最后是延伸,其实跟讨论是一脉相承,只是讨论的内容停留在书本之上,而延伸就是跟书有关却又是一些新的东西与视角。无论是从艺术角度,生活伦理的角度,或者是文学的角度,这些延伸是把阅读的收获往外扩大化了。这样的收获,往往是更多的,而且有了这样的一次聊书过程,你才有了下一次跟孩子聊书的机会了。
总而言之,当我们把孩子或者学生单纯的阅读,变成了你跟学生或者孩子的良好沟通以及行之有效的聊天了。这样,你或许就成了孩子阅读的好向导了。
奉教院附小 图书馆 方红英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