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著导读 > 正文
走进中华经典
发布日期:2019-06-11    作者:奉贤区曙光中学 高二(2)班 周馨宜   点击率:

 

古之佳作如四书五经、唐语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集先人智思之大成者,乃中华之经興也,亦中华文化之本源也。然今之入"知之、好之、"乐之“者盖已鮮矣,而浅尝止“者众矣,何也?末能以古人之心读之、品之、感之也

当今社会,从小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问他们月体某句内容的含义,能回答出来的有大半,但若问及写作背录、人境遇,能答出来的恐怕少之又少。如今不少同学对句倒背如,但多数只了解字面意思,很少能挖斑文字后所藏的情感,这是正是因为我们少古人之心

何为古人之心

一为古人的求学的自主性。古人刻苦读书的事例数不胜数,如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代的车胤和孙康萤映雪,而现在的生很少有主动在课外借阅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著作,相比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苏东坡读书至四然不倦,当代的学生确是缺了些读的自主性,大多是在课上学过就过,对课内文言文进行机械化的记,全无自己的思考。我们中学生不该仅仅局限于课内的文章,不可因文言文枯燥难懂,读起来吃力便不爱读,应从较为简单、较有韵律的《经》、《楚辞》等读起,培养文学兴趣,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

二是古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所引起的认同感。处于同一时代的古人对于那一年代的诗词亦产生共吗,更好地了解诗词的主旨,字句的含义。而对于处于千年后的我们,需要广泛阅读,在读作品前先了解作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其境遇,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正地读作品,走进作品,受字面背后的喜怒哀乐。用历史的眼光去阅读经典,我们所获得的审美乐趣要宽阔的多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作外,中国四大名著值得我们一看。但不少同学仅停留在这书中此起彼伏的精彩情节上,鮮有人注意到每一个情节设定背后的良苦用心,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真正走进这四大名著,经典名著如果你只读过一,和没读也没么两样,所以经典名著需要仔细地阅读、深入地思考、反复地研究

拿《红楼梦》为例,毕飞宇先生在《小说课》中将作品中的飞白做“逻辑”,他说看《虹楼梦》要做两件事第一,看看曹雪芹都写了些什么;第二,看曹雪芹都没写什么小说中不少矛盾的举动、突兀的话、不边际的回答实则都是作者有意为之,或是铺垫,或是伏笔,有或是讽刺,没有一句是多余的,我们在阅读时,不能只读故事的大致情节,更要带着思考,注意其中的细节,在初次阅读后可以借助专家的解析,对这四大经典进行再次的深入阅读,那时,你所赞叹的不是情节的丰富,而是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后的深意,这时,你才算是正走进了中华经典。

中华经典乃中华文化之魂魂所在,可读者众矣,非静心深入读之、不知作者之意,不可得也!

      奉贤区曙光中学图书馆 林中元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