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乘上时光机,回到那个火热的六十年代,前往那个鲜活的九十年代,你会选择什么,作为“时代的礼物”?
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爷爷、爸爸和自己。
六十年代
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爷爷选择了锄头。
“六十年代,大家都卯足了劲劳动干活,一年下来也赚不了多少工分。”爷爷向我回忆过往,“种地啊开河啊,没了锄头可不行。”
“那一定很苦吧?”
“对啊,真的是又苦又累。但是那时候年轻啊,生产队里小伙子都一股子干劲,所以虽然苦,但是有盼头。齐心协力,吃苦耐劳,好日子总会来的。”
九十年代
我的爸爸出生于1979年——很幸运,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九十年代的中国,无疑是一个经济腾飞,迅速发展的好时代,而我的父亲,也不过是个十多岁的青葱少年——
“时代的礼物?磁带!”
“这么果断?为什么?”
“九十年代的歌儿多好听啊:张雨生、郑智化、蔡琴、齐豫……首首经典,肯定得用磁带录下来啊,那可真是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啊……说起来,这也算是对我们最早的艺术启蒙了。”
一零年代
二十一世纪出生的我处于一个波澜壮阔的年代,能够称得上这个时代的礼物的,是一座无形的宝藏——它叫互联网。
没有什么能比它更改变我们的生活了。它联接起天涯海角的我们,传递着网络密布的信息;它缩小了我们的世界,又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作为一零年代的礼物,它走得比“前辈”们更远。
锄头、磁带、互联网……与其说它是礼物,不如说是见证: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发展,三代人的变迁和一个国家的壮大;与其说它是见证,不如说它是象征:锄头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美德,磁带是物质条件满足后对美对艺术的追求,互联网是顶尖的信息与科技;与其说它是象征,不如说它,不,是它们的缩影:中华民族发展的缩影。70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在无数次的蜕变后,我们才最终成为了屹立在世界之林的东方巨人。
我们变了吗?当然,物质、思想……我们一直在变,在变得更好。我们变了吗?没有,那流传了数千年的华夏精神,如今仍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
时代的礼物,属于每一位七十年来努力让祖国强大的中华儿女。
指导老师:苏丽
阳光外国语学校 图书馆 吴金龙老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