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佳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吃出来的上海味道——美食文化
发布日期:2021-05-08    作者:奉贤区泰日学校 七(2)班 殷玥   点击率:

“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北京有全聚德烤鸭,天津有狗不理包子,陕西有肉夹馍……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我们上海的美食世界吧!

上海,位于东海之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这条巨龙的东方,是一座集新与旧、中与西、古朴与现代于一身的国际大都市。她素有“美食天堂”之称,汇聚了苏、锡、徽等二十多个地方风味菜点。如果用前世今生来形容上海菜,那么她的前世是本帮菜,今生则是海派菜。

所谓本帮菜,其实就是老上海的风味菜肴。上海本帮菜的烹饪方法大多是红烧、煨、糖,其菜品风格与无锡、苏州等地菜肴相近,是一种上海人家的家常小炒。较为著名的上海本帮菜是糟钵头、八宝鸭、清蒸大闸蟹、草头圈子、松江鲈鱼等,都各具特色,美味诱人。在此,介绍一下上海本帮菜——糟钵头。

糟钵头,它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上海本地厨师徐三首创。清代的《淞南乐府》记载:“淞南好,风味旧曾谙。羊胛开尊朝戴九,豚蹄登席夜徐三,食品最江南。羊肆向惟白煮,戴九创为小炒,近更为糟者为佳。徐三善煮梅霜猪脚。迩年肆中以钵贮糟,入以猪耳脑、舌及肝、肺、肠、胃等,曰‘糟钵头’,邑人咸称美味。”到了清代光绪年间,这道菜肴已风靡上海。近百年来,经过很多改变,这道上海本帮菜呈现给大家的味道更加鲜美但又不失原味,可谓是一道佳肴。

说完本帮菜,再来说说上海的海派菜。

所谓海派菜,又可认为是新式上海菜,是一种集各地菜肴之长、兼收并蓄的菜种。海派菜传统上可以追溯到清末上海开埠,土洋文化结合,形成的一种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和海派饮食风格。

说到海派菜,我脑海中第一时间闪现出来的便是外婆烧的红烧肉。外婆烧得一手好菜,每逢佳节,她总能整出一桌子风味佳肴。其中,最令我馋涎欲滴的便是那浓油赤酱、美味诱人的红烧肉。

那红烧肉色泽油亮、肥而不腻、酥软香甜、入口即化,外婆习惯把它和土豆一起炒,肥肉与土豆相融合,更加香酥可口、耐人寻味,令我百吃不厌。每逢外婆烧红烧肉,一大锅肉有大半落入我的肚子里,这是我对上海海派菜最美好的记忆。

我们上海的海派文化不止在菜肴中体现,在滑稽戏、民谣中也有它的影子,它是上海的象征之一,也使得我们的魔都更加美丽。我爱上海美食,也爱上海文化,希望能有更多人热爱我们的上海文化,我们的魔都上海能越来越繁荣昌盛!


指导老师:王萍

泰日学校 图书馆 周秀红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