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更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漂泊,只要走一走,越走越远,越走越久,我就越骄傲。小时候,我总是疯狂地让父亲陪着我到处跑,感觉无论到哪里都是无比的陌生,无比的新奇。去上海的地方多了,潜意识里对上海的印象就是喧嚣繁华。
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爱“走”,是多么珍贵。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便开始了“宅”。除了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穿梭,就没去过别的地方了。
今年暑假,我突发奇想想要一路向西。那天决定出发是上午七点半,虽然是盛夏,但是早晨的太阳不是很“辣”。我推出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飞驰,熟悉的街道与景物一览掠过。向西是乡村,有我未见过的田野。
我看着路边的路牌——人民街,上海特有的老式弄堂,在这个算不上繁荣的小镇上,给人一种清静与淳朴。街道两边都是些古老房屋,我不由放缓了骑行的速度。因为房屋是一栋接一栋地建成的,形成了一条条窄窄的通道。通道上的行人不多,有大爷大妈坐在板凳上晒太阳,闲聊,扯家常。行人似乎彼此都相识,擦肩而过时总会互相问候,尽现纯朴的乡村之情。
一路向西,蝉声四处响动,看着街道旁大爷大妈自家种植的农作物,个个枝繁叶茂,笑脸向人。太阳照进街道,照到房屋别墅上留下一片阴影,还可以听到各家炒菜的响声,以及飘出的菜香味,在街道中发酵开来。
不知道骑了多久,我在一个有点老旧的石碑前停留了下来,确切地说是“梯云桥”,石碑上刻着“不可移动文物”等字样。桥下是河流,清澈见底;桥旁有栅栏,桥身窄窄的,一次只能一人行走。我伫立在那里,有些迷茫,有些恍惚。看着这静寂的乡村风情,在上海这座繁荣昌盛的大城市背后竟也会有着这安宁的老街。
感受到这片不同的土地,让我对上海的认知变得真实又全面。这片土地的风情,亲切又古老,让我改变了之前对她的喧嚣印象,让人忍不住解开她神秘的面纱——我爱上海,上海就是这么纯朴、富有人情味儿。
指导教师:黄瑞群
泰日学校 图书馆 周秀红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