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只见家中因为疫情缘故只有我和外婆两个人。但是这不影响我们过清明节。我和外婆一起来到厨房,打开锅盖,映入眼帘的是碧绿的青团,热腾腾的水蒸气从锅底一股脑涌了出来,获得自由。我的眼镜也随之迷糊,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一锅的绿。
因为网课的缘故,我忙得焦头烂额,而今天我总算有时间能细细的品味一下青团,我也总算和这抹绿再一次相见。拿起筷子轻轻戳破青团碧绿外皮,里面的馅露了出来,有肉碎,竹笋,豆腐干,咸菜,这些东西夹杂着“青”的清香一同进入了鼻腔,如痴如醉。于是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再一次抬头之时,只见坐在我对面的外婆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看着周围空荡荡的椅子,总觉得少了往年的热闹。于是我向外婆提议我们再一起做一次青团,送到小区门口,让爸妈来拿,让他们今年也可以吃上自家包的青团。外婆听后爽快的答应了。
“正好家里面还剩下一点儿摘的青(做青团外皮专门摘的植物),还可以再做上十几个。”随即,我和外婆就又到厨房中捣鼓了起来。我们洗好手,一起把面粉加入水和蒸熟了的那抹绿,把那抹绿与面团合二为一。看着这样一大坨面团,我与外婆相视一笑。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包青团的步骤了,每次截取适量大小的小面团,摊开成一张面饼之后,放入像大杂烩一样的馅儿,之后再搓成球形或者类似于饺子的形状就大功搞成了。说实话,包青团也是门学问。包里面的馅儿不能包多,也不能包少。包多了,蒸的时候就会露出来;包少了,看起来就瘪瘪的,一点儿没有青团的那种饱满。而每次到我放馅儿的时候,外婆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我,放多了还是放少了。我耐心的听着外婆的建议,默默的学着。是啊,外婆总是跟我攻克各种各样的“难题”。就这样,我们一起做出了12个青团。最后拿到锅中去蒸,新鲜的青团就出炉了。
趁着还热腾着,放到保温盒里面,戴好口罩,一起送到门卫那边让爸妈来拿。他们拿到之后,给我们微信发了照片视频和语音。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还是能体会到他们的激动和开心,以及对我们的思念。在语音的最后还是不忘提醒我们要注意防护,尽量别出门。
听着爸爸妈妈的语音,再看着他们发的照片中那熟悉的一抹绿,这一刻我心头一暖。再次暮然回首,身后都是爸爸妈妈与外婆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