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佳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以风雪沧桑,鉴中华之光
发布日期:2022-09-20    作者:古华中学 八(8)班 沈紫嫣   点击率:

昏黄的落日在天幕中吻着烟雾,淡黄色的橙光晕满大地。暖风轻拂,树影摇曳。东南风骤起,簌簌叶声零落如雨。我翻看着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我仿佛与百年前的鲁迅交汇。

抬头,先生就在身边。先生一人坐在台旁,吸着烟,似乎没有发现我这“不速之客”的到来,我悄声问道:“先生,何为‘吃人’?”

耳畔,传来先生的声音,浑厚低沉却又铿锵有力。“或无辜或有罪的人都活剥生剖,血淋淋地下油锅;将一个清醒的纯洁的人在旧社会的墨缸染成无赖、麻木的行尸走肉。此之谓‘吃人’。”

说着,先生在窗前凝结,眼中有光,心中有火,屋里灯火通明。先生坚定的望着窗外的黑夜,没有繁星,不见明月。“这个社会难道已经如此不见一丝希望,烂透了吗?”先生喃喃中写下一段话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之流者的话。……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剧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写罢,大抵是一股辛酸涌上心头了吧,竟落下滴泪来。

在这乱世中,先生便是英雄,先生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剑,开辟了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义愤填膺,奋笔疾书,如此锋利,强有力的用嘶哑的嗓声怒吼着唤醒着无助昏睡的人们。人们在光明中觉醒,洗去昔日淡红的血色,抹去微漠的悲哀。将命运摆在中国人面前的残羹冷炙,让觉醒之人当做华庭盛宴吃下。让中国人能自信的站在荆棘地中放声高歌,即使命运多舛,我们人心向阳光,心存信念。

先生是光,在暗夜中秉一盏烛火,做一尾萤虫,呼吁青少年走自己的路。不要怕认定前途,切莫回头,一回头,灵魂里潜藏的怯弱便要你停留,无法认定自己的路,对错与否时,就义无反顾的向前去。

先生啊,您可知否?在如今的21世纪,人人摆脱了冷气,过上小康生活。中国已成了强国,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辱。陈独秀先生开创的《新青年》;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先生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先生们的文章一遍又一遍的强有力的唤醒着那群麻木不仁的、迷信封建的中国人们。是先生们的付出,是先生们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过程,

换得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坚定了中国人民的信念!

回过神,夜已深,灯依旧。合起书,意难平。



古华中学 图书馆 夏瑞英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