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编一个“四回盘长结”送给奶奶。
首先,在一块泡沫板上扎一个珠针,打上一个“耳朵”,将绳子在板上打几个弯,再用夹子夹住另一端,以一压两穿的规律继续编,在拐弯处需要空出一个小耳朵。
绳条不断穿梭绕行,直到要结尾时,才发现绳子短了,可能不够打完整个作品,只得又选了新的绳子重新开始。
第二遍明显更加轻车熟路了,我一手扶住泡沫板,一手攥着绳子小心翼翼地穿行。由于这次绳子比较粗,缝隙极小,明明眼看着绳头要顺利“破洞而出”,可手却不听使唤了,稍一放松,绳头又缩了回去。来来回回试了好几次,都以失败告终。
我像气球放了气,一下子“扁了下来”。望着耷拉脑袋的绳头,可这毕竟是要送给奶奶的,怎能轻易放弃?我又像一个打气筒,给自己些许鼓励。
不如找找工具帮忙吧,我急忙跑到书桌前,在抽屉里翻动着,过了一会儿,我一手拿着小镊子,小心翼翼地夹住一根线从另一根绳子底下穿过,再夹住,空开一条,在穿过,转弯......。
再加上了小锤子,一边顶着绳子,一边拿钩针钩,仿佛正在做着一项重量级科研实验。
终于到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步——收绳拉线,绳子在绳子间穿行,先拉上面的一条,将下面的绳子穿过,隔一条在拉。最后缓缓拉紧绳子,为了不在过程中变形,只能慢慢地拉,不能一下子拽到底。这也是为什么难的原因,万一不小心拉错绳子,或是穿错线,那就前功尽弃,竹篮打水一场空。
功夫不怕有心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斗,成功终于降临了,一个完美的“四回盘长结”在我手中。
我高兴地拿着中国结送给奶奶,奶奶直夸我聪明。
成功总在风雨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
指导老师 姜梦霞
阳光外国语学校图书馆 吴金龙老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