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如今,温饱早已解决,人们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肚子发愁,甚至很多时候,好好的东西,稍不如意就毫不怜惜的扔掉,为此,小时候我没少被奶奶说道,我也毫不示弱的与奶奶争吵,甚至几度将奶奶气得直掉眼泪,当时不但不觉得愧疚,反而有些得意,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
后来,我渐渐长大,懂事了。奶奶开始絮絮叨叨的向我讲起她小时候的故事,有悲欢,有离合,有幸福,也有伤心,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深深的两个字--饥饿,难以想象在那个特殊年代,一个白馒头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东西,能有东西填饱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奢望。通过奶奶东一句、西一句的唠叨,曾经的历史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徐徐呈现,我也渐渐理解了奶奶为什么对节约粮食那么的执着,明白了奶奶对我不断教诲的良苦用心。想起我随意把食物倒进垃圾桶,想起我胡乱的花钱,想起我对奶奶的教诲无动于衷,甚至还出言讽刺,不由得羞愧满面。
有一次,我急着去上学,走了不久,忽然发现我忘带了红领巾,急匆匆地往回走,刚踏进家门,就看见使我震撼的一幕:奶奶一边吃我剩下的大半个包子,一边喃喃自语道:“这么好的包子也不吃完,真是的。”我呆呆的站在门口,待了不知多久......
后来我诚恳地向奶奶道了歉,想用攒的压岁钱给她买双鞋子,表达我的心意。奶奶刚开始说什么也不要,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她最后还是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无论什么时候,勤俭节约已经深深的刻在了奶奶的骨子里,不管是那艰苦的岁月,还是现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奶奶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勤俭这两个字,她身上这可贵的品质,正是我们身上所欠缺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并传承和发扬。
奶奶没有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她身上有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她用那不善言辞的嘴和实际行动,默默的对我言传身教,并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正是千千万万像奶奶这样的普通人,她们的默默付出,才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也许成为像奶奶一样节俭的人,就是对她最好的孝顺吧。
西渡学校 图书馆 林丽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