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巴黎奥运会正在法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乒乓军团表现优异,囊括了所有的金牌,上个周末,我也蹭了下奥运会的热度,探访了坐落于上海世博园旁的国际乒联博物馆,感受到了浓浓的乒乓文化。
乒乓球博物馆是全球目前唯一一家设立在非总部所在地的体育博物馆,可谓意义重大,彰显了乒乓球作为国球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来到了乒博馆,一下子就被博物馆别致且雄伟的大楼给吸引住了,正门口摆放的是著名的小球牵动地球的雕塑,整个博物馆共有三层,占地面积达到了2万多平方米,绝对是一个乒乓球爱好者不容错过的打卡圣地。
首先来到的是一楼的世界馆,这里讲述了乒乓球的起源和发展的史,里面的镇馆之宝当属一个对19世纪英国绅士夫妇在桌上打网球的布景了,据说英国经常下雨,那时候的英国人只能把网球移到室内桌子上打,渐渐就演变成了乒乓球,所以英语现在还是以“桌上网球”来称呼乒乓球。展厅里面陈列了许多早起的乒乓球拍子,十分接近网球拍,随着乒乓运动的慢慢演变,乒乓球拍子也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最早的乒乓球原来是用软木塞做的,后来又有黄颜色的球,赛璐璐的球,直到现在的塑料球,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乒乓球运动也从一种沙龙游戏逐渐演变为一项竞技运动。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在伦敦宣告成立,近一个世纪以来,乒乓球已成为了奥运会的项目,遍及五大洲。
你知道乒乓球的七大奖杯是哪七座吗?你知道什么是大满贯吗?这些问题,在一楼个世界馆里,都有珍贵的实物展览。
来到2楼,是一个互动体验区,在这里,我和虚拟的对手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实战,只见银球上下飞舞,我时而大力抽击,又时而轻放一个网前小球,一局下来我已经是满头大汗,一看比分,0:11,我还是太菜了。
稍事歇息,我又来到为位于三楼的中国馆,这里呈现的是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掀起了打乒乓的热潮,大家在简陋的水泥台上打球,1959年容国团在25届世乒赛上获得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单打冠军,之后,乒乓球在中国长盛不衰,展厅陈列着一届又一届的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奖杯、世界锦标赛的奖牌,在不久的将来,这次巴黎奥运会的奖牌也会出现在这里,看了之后,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激动。乒乓球,在中国外交历史上,还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呢,1971年初春,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在世乒赛上不期而遇,毛主席也高度关注,数日之后,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代表团访问,由此而生的乒乓外交,不仅打开了中美断交20多年的大门,还向全世界现实了中国政府和平外交的积极姿态。
在中国馆的出口处,还有一面世界冠军墙,上面是所有获得过冠军的运动员的照片,里面就有我最喜欢的张怡宁姐姐,张怡宁姐姐打球不拍艰苦,是我的偶像。
乒乓球博物馆好大,好玩、又长见识,如果你是乒乓球的爱好者,你一定要来一次,推荐指数5颗星!
奉贤区阳光外国语学校 图书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