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大家都十分激动,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放鞭炮,鞭炮声响彻云霄,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
那年,随着春节的脚步声渐渐走近,我们全家一起前往柘林观看奉贤滚灯的表演。表演十分精彩,当表演者用竹板接住滚灯的那一瞬,大家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激动地看着表演,感受到了过年应有的喜庆与满足。
说到滚灯,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历史。奉贤滚灯,又称胡桥滚灯,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传说,奉贤在历史上水灾频繁,于是在民间产生了戴二郎神面具以求降服水魔,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仪式。
那天早上,妈妈告诉我:“我们傍晚要去观看滚灯表演。”我有些好奇,就询问妈妈什么是滚灯。妈妈对我说:“滚灯被评为‘非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有意思了。”听完妈妈的话,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观看滚灯表演。
傍晚,我们全家到达了表演现场,只见那边人山人海,大家都欢呼雀跃。表演开始了,只见表演者高高拋起了滚灯,耍了几下之后用嘴里含着的竹板稳稳地接住了它,台下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里面的灯开始闪烁,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表演才刚刚开始。接着,表演者拿着球,一抛一接,动作连贯,宛如一幅七彩的画卷。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表演,生怕错过了一个细节。表演者一会儿来一个“嫦娥盘头”,紧接着一个“彩云拱月”......翻转,飞跃,而灯始终闪亮,绚彩。正如清朝诗人彭孙贻在诗中所说:“儿童缚竹为轮,辗转相环,旋转飞覆,而灯不倾灭。”此时的我,只能感叹一句:“壮观!壮观!还是壮观!”
终于,表演结束了......台下先是一片沉默,几秒后,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次,之前的声音更大,持续的时间更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突然觉得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事实的确如此,我对表演者十分敬佩。
表演结束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滚灯的壮观,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热闹的场景,这令我心里十分激动,这是作为一个奉贤人的骄傲自豪!沉寂了多年的滚灯终于再一次展现出它的光芒。
这就是一段令我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在表演者接住滚灯的那一瞬,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奉贤滚灯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已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相信,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它,但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它们不仅代表了一门艺术,更是蕴含着昂扬进取的精神,寄托着每个人美好的心愿,这家乡的民族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守护。
指导老师:王卫英
古华中学 图书馆 夏瑞英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