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一缕都是情,一穿一过都是功。眼神与纸张的对视,额头间的汗水,微微发颤的手指,都在昭示着我的紧张。直到将织机上的艺术品拿下,我才略微松口气。看到这纸上朦胧但又不失美感的花鸟图,我才发现,原来传统文化离我并不远。
在暑假回老家时,遇到了许久未见的爷爷。他手中多了一支毛笔和五颜六色的笔墨。“囡囡,过来试试这个织画。”爷爷笑着说。我闲来无事,就也来探究一下这传统手艺的奥秘,才发现这织画真不简单。
我先是从最简单的绘画做起,对于经常练习国画的我来说并不困难。然而重头戏还在后头。当我画完一副清秀的花鸟图后,爷爷拿出一个重重的木桩压住画,用一根细长的长刀轻轻划过,游刃有余地划出几十条细丝。然而并没有那么简单。我时常控制不好力量,将薄薄的宣纸划出几个并不好看的线条。爷爷摇摇头,“你这一张画已经废掉了。”
我不甘心又重新画了好几张花鸟图,再用细刀划过,却还是没有如爷爷那边平整光滑。爷爷路过笑着说:“这一个一个划痕可不简单啊,就像你平时写练习一样,过于心急可不行。”我好像理解了爷爷的用意,慢慢用刀尖与纸面轻擦,宣纸光滑轻润的触感也让我感受到了。一条条细线让我倍有成就感。
接下来到了穿白线,我在一座织机上穿梭来往。有了上一个环节的经验,我这次格外的小心,不敢有丝毫怠慢。在我穿完一半时,正巧有邻居过来聊天。聊完时我才发现,原本完好的画因为刚刚聊天时的唾沫被晕开了一部分。我此时内心并不着急了,再次重复之前的步骤,颜料晕染…轻刀划过…一穿一过…终于,我成功了。
展现在我眼前的花鸟画和刚画完时多了几分朦胧不清,好似一团迷雾在眼前,将中华那种神秘的美感做到了极致。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我国并不缺少文化底蕴,但也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增添新的活力。其实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远,只需要我们去耐心的观察去探索就可以发现。愿我们国家的中华传统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夏艺
西渡学校 图书馆 林丽老师推荐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