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数尽诗行,寻你的模样
——题记
湘帘花影,一树紫薇红晕,帘外芭蕉惹骤雨,门外惹铜绿,我踏古径寻青墨丹书,丝弦遗芳,角徵宫商,寻一份流芳雅乐。
儿时习字,习字老师是拿古体给我临摹,习的便是那《兰亭序》,儿时喜动,叽叽喳喳窝在巢中的麻雀,唯有在习字时得以安定片刻,那安定的片刻便是真安定了,春困、午饥,或是妹妹开得过分响的动画片,都是入不得我的内心的,我把背脊挺得直直,握笔握得标准,渴望听到几句老师的夸奖。那般年幼,大概读不懂文章,可我总是在寻找,寻找那丹青中穿插的喜悲,那是跨越千年的情绪,依靠同一种文字被我觉出,我用笔锋走过黑白,丹青中穿插同一种喜悲,书下一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我又将这陈迹描新。
这便是我所喜的,寻一种模样,新墨书旧语。
后来学刺绣,用丝线在白绢上绘制色彩,一个人独自坐在庭院的树下,那树是海棠,这个季节应该要开放了,但今年春寒,只疏疏寥寥开了几簇,我心念一动,白绢上海棠花绽放,从清晨绣到下午,日光渐暖,未能暖开树上的海棠,却在绢上撒下芳菲,这实在是一件需要精心的活,从日光初亮到暮色将落,我只全心全意做了这一件事,抚过针绣海棠密密层层绯粉渐变的丝线纹路,我寻找着一份心意,是否经年前此处也有一棵花树,有姑娘绣着花,把心意锁入其中千百年,而此刻,由我去触碰。
这便是我所喜的,寻一处模样,见丝弦遗芳。
现时,邻居家又搬来一位音乐老师,她老了,退休了,可她的音乐不老,她古琴弹的好,泠泠琴语,似要带人把时光穿梭,古琴和古筝长的相似,但声音要轻上许多,隔着一屋子,我还是听见那尘封的泠泠琴语,那位老师的手帕交会唱点吴语小调,或是来几句戏曲,我常听见《春江花月夜》的词调子,用手在桌面叩击曲调浅浅吟哼,突然就能体会汉唐时江海升平的荣华了,或又听见角徵宫商奏起的乐章。偶尔被那位老师碰见了我哼着小曲走着路,她便笑了,真真切切地笑,似乎是一种欣慰,为传承传统而欣慰。
这也便是我所喜的,寻一种模样,听旧谱试新腔。
我嗅遍墨香,抚尽绣迹,吟完戏腔,去寻找,寻找我所喜的,去寻找,寻找一份雅乐,去寻找,寻找千年前该有的模样,去寻找,寻找一个契机,好让世人见一见这模样。
指导老师:蒋典雅
泰日学校 图书馆 周秀红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