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佳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泱泱华夏 与世长存
发布日期:2019-02-28    作者:弘文学校 八(3)班 沈诗怡   点击率:
 

每日清晨,映着熹微晨光,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千百个佩戴着红旗一角的少年,立正敬礼仰望着飘扬的红旗,朝气蓬勃。这五星红色旗帜,日日引导着万千学子追逐梦想,兴我中华。

几十年前,侵略者的脚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霎时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硝烟、屠杀、混乱、毁灭,帝国主义贪婪地吞噬着中国人民。但中华民族又怎会就此屈服?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走向光明。文人志士以笔墨为刃,以纸张为枪,鼓舞人心;战士们以己身血肉为子弹炮火,舍身忘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国旗,他们的遗骨深埋于土地,他们,被所有中国人民所铭记。

19458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这,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但战争结束,中国百废待兴。在建设祖国、复兴中华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让中国社会迎来了科学和知识大放光彩的春天;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中国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2006年,农业税被取消,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的重生和崛起。哪怕动荡不安,哪怕艰难困苦,中国人民依旧满怀热血与激情,跟从着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渐渐从黑暗和深渊中走向光明,此所谓“破而后立”。这段艰苦的岁月,并没有抹杀中国,却成为了中国浴火重生的开端。

如今走在街上,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春运期间,高铁第一次成为主角,让城市的距离近在咫尺。出门几乎到哪儿都能手机支付,甚至不用带现金……这一切背后是中国人民为了追逐梦想、复兴中华而挥洒的汗水和血泪。巨晓林,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西北汉子,25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实现了从一名农民工到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跨越。20多年来,他写下了80多本共计数十万字的工作笔记,创新了85项施工方法,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从事高铁施工这两年他又记下了十几本工作笔记,完成了8项技术革新。2012年,巨晓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当得起这份殊荣。巨晓林说:“我最大的梦想是修建更多的电气化铁路,让人们的出行更舒适、便捷。”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同样令人心醉。京剧、茶道、瓷器、丝绸、书法……无一不影响着华夏儿女,吸引着外来游客。中华文明几经风雨却留存至今,山高海阔天地苍茫,处处都有它历经的沧桑。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并存,造就了中国这样美好的国度。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是复兴中华,让灿烂曙光洒遍中国每一个角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华夏儿女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习主席说:“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

指导老师:沈丽娜

弘文学校 图书馆 杨瑛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