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从春到秋,从冬再到夏,小小的三室一厅,承载了我一整个童年。从三年级的涂鸦,四年级的线条,五年级的素描,六年级的色彩到八年级的深度,从在小屋里的吵闹,到大厅里的窃窃私语,又回归小小画室的一派宁静。魏老师的收音机里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曲,唱着时光,唱着青春。
画室里的大多数人都是被推荐来的,每次一有人来报名,我们就会感慨,“又有一个人入坑了”,每个人来报名的时候都被问过一句话“素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你确定你要学吗”,这句话我们听过许多遍,但真正学到底能坚持的却是少之又少。
魏老师是一个风趣的老头子。一副大框老花眼镜,常年戴着一顶毛线帽,喜欢哼戏曲,打植物大战僵尸。
魏老师的教育方式总是特别的。
我们多做,他少说就对了。除了领进门的指导和最后的修改,中途魏老师不会给予你任何建议,“自己摸索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东西”,魏老师总是这样说。画室一开始是嘈杂的,大多时候,人已来齐,一片寂静,只有笔尖划过刷刷的声音。到差不多要放学的时候,魏老师就坐在能纵观大局的位置上,等着学生画好修改。这个时候,魏老师的收音机就开始唱曲了,魏老师就开始讲自己遇到的好玩的事,讲故事,讲新闻。
总之,戏曲声咿咿呀呀充满了我们整个画室。
画室的生活看似悠闲,其实之间也夹杂着泪水与悲伤。
以前的我们总是很调皮,喜欢在雪白的墙壁上涂涂画画,魏老师就拿着扫把过来吓唬我们。后来我们长大了,可我们的四零一画室也要不在了。
魏老师把紧急通知一张张发给我们的时候,那一瞬间,大家都放下了画笔,安静地读着那张小小的纸条。
“可以可以,要换新地方了。”
“我希望环境能改好点。”
“你想太多了。”
“喂,你怎么哭了?”
“喂,你怎么也哭了?”
摸着五颜六色的水泥墙,从地板到四周的每一面墙都充满了我们曾经的痕迹。
“我希望这间房子的下一任主人可以把这些都留着。”
“我也是。”
下课以后,每个人都在磨磨蹭蹭地收拾着东西,把自己的画箱拿好,临出门魏老师一人塞两本书,一把铅笔,一颗糖,美其名曰帮忙搬家。最后的最后,我们与魏老师告别。“下周停课啊,下下次就是新地方,千万别走错啊。”魏老师的声音回响在整个楼道。
“知道啦……”我们一起说着。
最后一次,看着四零一画室的大门在我们眼前合上。
一晃四五年过去,与魏老师的故事岂是用纸笔可以说得清的。更多的其实是魏老师在画画路上给予我们的陪伴,给予我的帮助,给予我的鼓励,因为遇见他,才能有如今的我们。
遇见最美好。
汇贤中学 图书馆 陈益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