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春天在迷雾的笼罩之下,大山显出了一派朦胧之景。没错,我的家乡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浙江。
提起我的家乡,除了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之外,就是让人馋涎欲滴的风俗美食了。八宝菜,米粿等自然不在话下,而我家乡的风俗名吃就是汽糕。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便是要吃汽糕,为的是能在劳作时更有力气,也含着蒸蒸日上之意。大家一定对我家乡的这个风俗名吃很陌生吧!下面就来随我了解一下我家乡的风俗名吃吧!
去年暑假,我回到了我久别的家乡。到了农历七月十五,外婆就准备开始做汽糕了,我也觉得好奇,就央求外婆带我一起去学习制作。早上,天还朦朦亮,四处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雾之中。外婆把我从床上叫了起来,拉我到菜市场去,外婆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家不起眼的米店。“这里的早稻米最好了,”外婆向我解释说“这儿的米不像其他地方的,这里的米加工工艺相对简单,保留了米的原始香味与口感,最适合做汽糕了!”我仔细一闻,果然有和其他地方米不一样的香气,是种清新的香。外婆称了一些米,然后我们就回家了,外婆将米淘了几遍,就放在井水里浸泡着。接着外婆带我来到了乡下,到了一家有些陈旧的豆腐坊,买了好几种不同风味的豆腐和香干,一些准备做馅料,一些准备做菜。又到隔壁的小店里买了一些蜜饯和干果。我们买好馅料后就回家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炒制馅料了。
汽糕的馅料很多种,可随个人口味随意搭配,可以加豆腐,香干,火腿,肉及各种果仁干果等,我最喜欢蜜饯和豆腐。在我和外婆的默契配合下,很快就调配好了馅料。到下午,米已经泡好了,外婆把米拿到了米浆店,老板把我们准备的米,加上一些水,加上一包酵母,拌匀后倒进米浆机的料斗里,乳白色的米浆就流进我们准备的盆里。回到家,外婆在灶上支了蒸锅,加好水,架上蒸屉,铺上清洗预备好的纱布,倒上米浆,铺均匀,大约1厘米厚,然后我在上面撒上我最爱的蜜饯碎,豆腐及香干等馅料,外婆加上一些咸肉丝,和青红辣椒丝,十分钟后,热气腾腾的汽糕便好了。打开锅盖,五颜六色甚是好看,青红色辣椒丝,酱色的香干,黄紫相间的火腿和肉末,灰白色的豆腐一并镶嵌在乳白色的汽糕上。切一块,一口咬下去,软糯细腻,香气四溢。汽糕发泡的气孔里透着既有稻米的清新香气,又有豆腐的豆香,香干的咸鲜,还裹着蜜饯的香甜,怎能不让人喜爱?如果喜欢干果的朋友,尽管在汽糕上加上你们的最爱,一定会馋死你!
我家乡的风俗可不止于此,我们必须把他们传承下去,让这些有趣而传统的风俗得以延续下去。
指导老师:徐磊
泰日学校 图书馆 周秀红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