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到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无一是让我们进一步接触了西方文化。但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变得“崇洋媚外”起来。从大肆抢购国外商品到破坏历史建筑兴建商品房,而原本极富氤氲美,具有丰富意象的诗词被“指控”为朽木,而取而代之的是快时尚的音乐歌曲。
事物存在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不可置否,无论是商品房还是流行歌曲,都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的。人们沉浸于现代产品中,而传统文化和中华经典也渐渐离我们而去,像四大名著这样的中华经典的阅读率也在下降。好在近些年,由《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良心综艺节目所引起的传统文化热潮,使国人又重新走进了中华经典,使传统文化真正的见了天明。
三千年诗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短短两句足以勾起绝大多数人的回忆了,《三字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千古一奇书”了。也许我们只是如和尚念经一般,还是字字斟酌,细细品味。《三字经》是一块“全营养饴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仅仅一千多字,真正地诠释了浓缩的都是精华。其以整句为主,为世人留下的是酣畅淋漓的朗读之感,短小精悍是无数人对于传统文学的启蒙。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揭示的道理虽然简单,但却融入了民族血脉之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对于我们并不陌生,而近几年却被人们渐渐忘记,而央视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碰撞,使经典不断流,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五千年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四大古文明中的三大文明相继陨落,而中华文明却得以经久不息。从炎黄二帝创立华夏民族伊始,文化二字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到后来的独尊儒术。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自强的标志,许多人认为去博物馆参观一下,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就是接触了文化。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文化是具有其丰富的底蕴的,每一件文物的背后承载着的是中华文明与文化延续的内核。
当许多人渐渐忽视这一点,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又将这一文化推向了“风口浪尖”。拿《千里江山图》来说,上色的颜料是经过层层加工的,从大块矿物石到磨成粉末再进行漂清,最后方能成为颜料。繁琐的程序,耗时又耗力。但就是如此才成就了我们看到的《千里江山图》,民族的瑰宝,华夏的文明,炎黄子孙的匠心之作。
而《千里江山图》的颜料大师仇庆年也同时是国家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人,他多次辗转北京、上海等地做演讲并不收取任何报酬,只是希望有人愿意继承这一技艺,不使其失传,这又何尝不是中华文化所包含的炎黄品质之所在。
随着央视推出的这些三观很正的综艺节目的相继播出,大家又重新走进了传统文化所包囊的中华经典之中,也同时看到了前路上的“万木春”。
奉贤区曙光中学图书馆 林中元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