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艳,奉贤区齐贤学校工会主席、政教主任,曾获奉贤区区行政嘉奖、区园丁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近日,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作为一名基层学校德育工作者,在停学不停课的疫情防控阶段,我们可以从明理、共情和导行角度,让学生了解战“疫”行为,理解爱国之情,力行报国之举,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们,应该学习中国史,了解中国不仅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更要知道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后一百年中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抗争,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比如新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和抗击“非典”的精神等。在这个新冠病毒疫情当前,举国上下奋力战“疫”,这是当前的“英勇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体现,他必将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再一次胜利。网络不乏有一些人类自我嘲讽的段子,无奈地凸显了人类对现状的反思与不甘,恰恰也激励我们要不甘于现状、勇于创新,做生活的主宰。因为,人类从未屈服!
抗疫精神是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结合
国难当头,除了在前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方保障人士,绝大部分民众只能居家隔离病毒,很多爱国之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支持抗疫工作。很多人因为空有一腔热情和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都严重打乱。社会各个岗位需要人才,可见人才需要社会大环境才能发挥他的作用。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前提和基础的,个人的理想寓于中国梦之中,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理想的追求,因此,我们需要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疫情期间,有的人以身许国,有的精致利己,有的人是力挽狂澜,有的则是推波助澜,有的人是舍生取义,而有些人则见利忘义,有的人是逆向而行,有的人是尸位素餐。在非常时期,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则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是精忠报国之人。
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与生命教育的结合
疫情之下,带给人们很多的冲击与思考。我们应该感受到:首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面对世间人和事。比如,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基层工作者、快递小哥等等,我们应该感恩,是他们用生命、行动保障了祖国的安定,人民生活的正常。其次,应有对大自然中一切的敬畏之心。世间万物万般可爱,我们应温柔以待。面对人与事,不用那么蛮横,因为我们都是平等且平凡的人类。面对病毒,我们知道了,人类是那么渺小,生命何其脆弱,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奋斗,不断探求未知领域,不断争取人类生存的一席之地和更美好的明天。再次,筑牢诚信之基。面对困难,我们需要诚实以对,群策群力,不逃避问题,规避责任,我们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解决问题。面对大“家”,我们必要时放弃小“家”。我们承诺了就应该努力去做到,哪怕很多时候得到的比失去的少,我们也要坚守承诺。最后,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当我们隔离在家,陪伴子女、父母和爱人,感受亲情、爱情和友情,感受生活的美好,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珍惜生命、珍惜每一份美好。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学习抗疫一线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突出事迹和精神。在特殊的时刻,学校里的课堂搬到空中,教育在网上,能一如往常认真投入学习,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预习、听课、复习,对自己负责,认真求学,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才是对那些幕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家长们最好的汇报,成为日后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才。
2月12日,人民网《春耕春播 复工复产》一文中讲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之后,天气回暖。全国不少地方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开始紧锣密鼓地备战春耕春播、复工复产。看了图文,鼓舞人心,正应了那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人类固然渺小,但人类亦不会屈服于任何困难。生命逝去的当下迎来新生命的诞生,人类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滞。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因为祖国母亲纵使饱经沧桑却傲然顶立,她用她那坚强之躯护着她心爱的儿女们。她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儿女的成长,见证着整个历史的变迁。相信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报国之举一定能让祖国的春天如期而至!
齐贤学校 图书馆 薛淑华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