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是从成为党员积极分子开始的。在社区报道后,我多次参加了所在社区的清洁家园活动,通常是戴个口罩,穿着社区的红马甲,穿梭在社区的楼道和花坛边。这便是我最初做社区志愿者的缩影。
新学期开始没多久,疫情的严峻形势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我们的课堂教学又再一次转到线上。我想,作为党员教师的阵地,不应只限于线上教学,更要积极投身社区的防疫工作。线上教学的第一天,我便接到了居委的任务,没有犹豫,安排好自己的线上教学后,第一次协助居委排摸居民信息,为接下来做核酸检测做准备。后续的志愿服务中,我扮演过多种角色,身穿红马甲为社区的中老年进行网上核酸登记,身披蓝衣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或是身着“大白”为阳性楼道的居民发放抗原或药品,常常是半夜接到任务、早起贪黑一整天。
一次被前来核酸检测的奉二小学生认出,小区的居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志愿者是学校老师。在以后的志愿者工作中,认出我的居民朋友总会和我打招呼:“张老师,你又来做志愿者啦!”暖心的一句话,便是对我志愿服务的最美称赞!
防疫任务正紧急,社区没有安排午饭,两个小面包下肚,不觉苦;上下楼道,分发药品物资,日行两万步,不觉累。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志愿者,就早有了冲锋在前的准备。社区的老阿姨们,总亲切地叫我们志愿者“小哥”。
从三尺讲台到抗疫前线,我从不觉得自己做得有多好,相对医务工作者而言,我的付出不值一提。我只是尽力把责任扛在肩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入党的誓言。上海,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