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步入教师行列伊始,我也曾迷茫于教学方法,胆怯于前路未知。然而感谢自己当下没有丧失信心,不曾停止学习。幸而又遇到我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指路人——于漪老师,她的谆谆教诲和师者品德,春风化雨般涤荡着我的心灵,指引着我前行。是她让我更加相信思考和努力的力量,也是她让我相信,成长就根植在每一处的润物细无声。
一、 初识于漪老师
初识于漪老师是在2010年的一版《中国教育报》上。依稀记得那是高中时候,我无意间翻看了父亲的报纸,一张面带微笑的和蔼面容跃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张于漪老师在书桌前的照片,她的眼神中透露着和善,却也流露出一种坚定。我不禁阅读起这篇关于于漪老师的文章,内容现已记不太清,但是文中那句“多年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于漪就已经是‘教书育人’的代名词。”却一直刻在我脑海中。“真厉害呀!”我暗自感叹。彼时,于漪老师于我而言,是一位伟大却遥不可及的师者楷模。
二、 承习于漪之德
真正去了解于漪老师,是在2017年,彼时刚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加入了教书育人的队伍。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肩负着担起学生未来的重任,深感压力巨大,也有太多迷惑扰乱心绪,如何才能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如何才能正确地教育每个有自己个性的孩子?光有一腔热血的我倍感焦虑。不知怎的,脑海中蹦出了于漪老师的名字,或许她可以成为我迷茫时期的指路明灯。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于漪老师的讲座,播放了于漪老师17年2月做的一个教师培训讲座,花了很久听完了于漪老师的讲座内容。她的话有种魔力,让我不舍快进,唯恐错过任何一点。她说,一名好教师应用自己的精神成长来引领学生的成长。好的老师或许在教学方面各有千秋,但他们的精神领域一定是一致的,那便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以及有仁爱之心。
于漪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涤荡着我的心灵,却也使我心中生出一股遗憾之情,遗憾于不能成为于漪老师的学生亲身接受她的指导,学习她的思想,近距离感受她的人格魅力。于是我决定自己创造与于漪老师“相遇”的机会,我在网上搜集关于她的资料,看了她上课片段,读了她写的书。越是深入了解, 越是被于漪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她对每个学生的热切关爱,以及给予每个孩子一视同仁的欣赏与鼓励,高尚师德,令我深受触动!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花圃里的花千姿百态。如何呵护好每一朵小花,让他们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是我踏入岗位最重视也是最担心的一点。2017年9月,我认识了他——一个刚进小学的“小屁孩”,上课捣乱、和同学打架、顶撞老师......手忙脚乱之时我想起了于漪老师,于是我模仿着于漪老师的样子,先真诚地和他交流,放大他的优点,慢慢跟他成为好朋友。为了拉近和他的关系,我经常会让他当我的小助手。渐渐地我发现,其实他的责任心很强,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态度背后,他会认真并且快速地完成我交给他的每一次任务,发本子、搬作业、排桌椅……随后,在和他妈妈的交流中,也让我得知了背后的原因,原来是父母常年忙于工作,缺少对他日常的关爱,却又一味地采取了犯错就打骂的教育方式,使得他越来越顽劣。于是,我给足了爱与耐心,一次次的谈心,一次次的关怀,终于捂化了那一颗故作顽劣的心,他也慢慢走上正确轨道。一个学期以后,他的学习情况突飞猛进,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变化,看着他的进步,我的心里温暖而幸福。那一刻,我想,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育必定是让爱先行,和学生真正交心之后,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三、 感悟于漪之法
教育是生命展开的过程,它永远面向未来,永远等待求索。在深入细致地学习于老师的教育思想之后,我受益匪浅,除了满怀对教育的崇敬,更多收获的是创新的教学思路。于漪老师将语文教学比作了海上航道,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从港湾通向大海。而这条航道怎么才会“通”?首先要破除封闭意识。
在《晋祠》一课的课堂实录中,于老师请学生把《中国名胜词典》中“晋祠”的解释与课文对晋祠的描写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表达的不同,使其自主领悟不同写法的精髓。相较于老师直接把答案告知学生,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知识,才更为真实和珍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我相信,为人师所传授的,绝非简单的答案排列组合,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在未来的求学生涯中自主学习,上下求索。
本学期,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以此来提升了解词句能力。有了于漪老师的榜样,我更好地落实了这一语文要素。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中,在感受黄山之“奇”的环节中,我设计了通过看照片实物及联系生活等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了黄山石之“奇”。在介绍“猴子观海”时,通过猴子的图片与黄山中“猴子观海”的石头进行对比,让学生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其实是黄山石头奇特的样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这么一个有趣形象的名字。在介绍“金鸡叫天都”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联系生活想象,明白了“金鸡”的含义。在课后拓展环节中,结合书后练习,我准备了一些课外的黄山奇石的图片,黄山奇石不仅仅是课文中介绍的这几个,还有许多,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他们起名字。在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与交流,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明白了黄山奇石中“奇”的意思,即奇特、奇妙的意思,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奇”之所在。相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我相信,这样的环节设计能引导学生自己摸索,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这也是于漪老师教会我的教学方法。
除此之外,对于青年教师的我来说,常常会困惑,怎么样才能在课堂上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总是跟学生讲大道理,希望他们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注意力,而实际每次都是课堂的前一半时间能够做到,后半节课的听讲率渐渐变低。每次备课时,我更多地是想自己如何在教参的指导下,把这一节课的重难点教给学生,而很少想到,学生会关注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所以课堂氛围始终略显沉闷,孩子们也兴味索然。
“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我的耳边响起于漪老师的声音。我终于感受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眼睛如果只盯着一本教参,思路打不开,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只有扎实研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们与我一起成功地到达彼岸。从而真正把教育事业做成一项创造性的事业!
四、 践行于漪之风
韩婴曾说,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于漪老师是这样理解韩婴的这段话: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在我任教一年级语文时,学生的书写常常令我十分头疼,我很困惑,为什么同样节数的写字课,别班的孩子都已能写出工整的汉字,我们班的孩子写字仍绵软无力、没有字形呢?我又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呢?我试过旁听同事的写字课,把写字的好方法都教给学生,然而收效甚微。这时我想到于漪老师说的“身教重于言传”,我忽然便想到,是不是作为老师的我黑板字不够端正,影响着他们。于是,我买了一块小黑板在家,空闲时间就练习写板书,并且坚持把每堂课板书的每一个字都写在田字格里。结果真的令我惊讶,一段时间后,班里学生的字普遍都有了显著进步,作业也更加端正和工整。所以为人师者,凡事当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会带来令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于漪老师便是深深懂得老师应去除浮躁,去除华而不实,扎扎实实,不停学习和完善自我。我更多地感悟到,于漪老师真正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因为她卓然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思路,更多的是她对于教学事业坚守的那份崇敬和谦卑,是永怀热情、执着求索的人格魅力。 “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都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不仅鞭策着她自己,也勉励着更多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
汪曾祺说过,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像干将镆铘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我在疑惑中学习,在困难中淬炼,然而越是深入掌握更多的教学要点,越是要警惕自己的虚荣心,不要让技巧成为诚意的阻碍!只有把自己的身心奉献给教育,奉献给学生,我们的人生才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我定继续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坚守三尺讲台,不忘初心,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一直坚定走下去。
恒贤小学图书馆 黄舜尧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