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追光而遇 沐光而行
发布日期:2024-12-31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 王沈婕   点击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已是我在育贤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了。从懵懂新人到青年教师不仅是一次身份的转变,也是一种责任的承担。对我来说,这四年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四年前,我刚刚踏上三尺讲台,每天忙碌、充实,却忐忑、焦虑。是学校领导的殷切关怀、身边同事的无私帮助,让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一次次的教研课磨练,一次次的听课研学,我从最初的心怀忐忑到如今渐趋从容。如果时光有味道,我想那便是过程虽有苦涩,但成长却有回甘。我深知,不是自己突然变强了,而是前辈们的关怀与期待像一双双无形的手,扶着我一步一步站稳讲台,一点一点成长成为了更加理想的自己。虽终日忙碌,但幸运,更幸福。所以,我更需心怀感恩,珍惜磨炼,主动成长。

怀揣热爱,用情育人

教师是平凡的,但在平凡和繁琐中,组长汪维梁老师执着地倾注热情与真情。她常说:“哎呀,刚才的课上有几个地方个别孩子没听懂,不行,下节课我再要去讲一讲,一定让所有孩子搞明白了!”;五年级的最后一个月,她会这样鼓励孩子:“我们小顾的良心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好,学习上的上进心也这样的话,肯定会更好!”。她对学生和教育的热爱像一把火炬般温暖了他们,也点燃了我:原来,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更需要的是爱呀。于是,我也将更多的爱加注在孩子们身上。爱是一次次谈心,解开了他们的心结;爱是一件件礼物,饱含祝福与期许;爱是一次次答疑解惑,助力他们进步。孩子是种子,教育是发掘种子中的精彩,我要做的便是用爱浇灌,静待花开,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思结合,赋能前行

记得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600多万字论文专著、2000多节公开课、培养三代特级教师,这是于漪近70载教学生涯的“成绩单”,而她仍旧会花费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备课。四年间,我也学习着于漪老师这份勤奋学习,善于反思的态度。坐在电脑前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的时光早已数不清了,但这些却是我在学和思的道路上留下的最深刻的足迹。在未来,“新课标”与“新教材”提出的新考验和新挑战接踵而至,学习的步伐就不应该停滞不前,不懈奋斗,扬风起航,做一个有目标、有追求、有进步的青年教师,是后续的教学生涯中我所应当追求并努力达成的。

如果问我为什么想成为一名老师,我想,我和学生互相路过彼此的生命,在这一场相遇中,他们因我拓宽了生命的维度,我因他们丰盈了教育生命的厚度。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一段学生前行的路,遥想多年以后,仍有学生真诚感恩这一场相遇,便是我最骄傲的事情,也是我对“为什么想做老师”这一问题的回答。四年之间,我逐步褪去初入教坛的青涩,努力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在育贤,我获得了厚实的滋养,内心坦诚,铭记善意,长路漫漫,潜心耕耘。我深信,年轻有时是短板,也是最佳优势。多跟班学习,不懂就问,唯有向下扎根,向上成长,方可有为无畏。


上海市奉贤区育贤小学 图书馆 陆晓芸老师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