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是隆重的节日,也是我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了。
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把艾草插在门上,说是为了辟邪,不然会沾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据说可以祛病除邪。其实在我的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点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依然很高兴。
端午节在我的记忆里不仅好看,还很好吃。每年端午节一到,奶奶都会在前一天晚上泡上一盆糯米。到了第二天早上,奶奶便开始准备甜滋滋的蜜枣馅和美味可口的蛋黄肉馅。待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总会围坐在奶奶身旁,看奶奶包粽子,绿油油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馅料,包成三棱形的粽子。粽子包好后,在锅里煮上三四刻钟。之后,奶奶会把粽子泡在准备好的两桶水里,温度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开吃了。蘸点白糖,再咬一口软软糯糯的糯米,香甜可口。吃到里面的馅料的时候,更是耐人寻味。我一次准能吃上好几个。
这样的端午我能不爱吗?
指导老师:金芬
塘外小学图书馆 彭兰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