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语文课本里,就有宋代王安石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元日”,也是指春节,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春节吧。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也各不相同。在上海,从腊月下旬开始,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节奏:掸檐尘、祭灶神、备年货、贴春联、穿新衣、烧头香、撞头钟、放高升、迎财神......多种多样的民俗活动,让人们乐在其中。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大年三十丰盛的年夜饭,漂亮的新衣服,飞舞的仙女棒,长辈们给的压岁红包可能是一年中最期盼的吧!到了正月十五,城隍庙豫园等地方亭台楼阁遍布灯彩,游人毕集,月明如昼......热闹非凡。这天也是灶神归来的日子,大家尽兴赏灯后,刚好回家把灶神爷接住。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和远在安徽的姥爷和外婆已经有三年没在一起过春节了,姥爷亲手给的压岁红包,外婆温暖的抱抱以及北方冬天的雪,算是疫情带来的些许缺憾。当然最大的遗憾要数不能举家团圆。家如此,国亦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这让我想起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小朋友们表演的《雪花》节目中那个掉队的小鸽子,团聚,一个(鸽)都不能少。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两岸小朋友共庆大团圆的春节。
老师说,国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中华文明正重新走向世界。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者,含追思先人,和谐欢乐,普天同庆的意蕴,很容易在不同族裔中产生文化共鸣。相信世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识中国字,说中国话,一起过中国的春节!!
指导老师:张燕
奉城二小 图书馆 马展翼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