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打造爱的天平——偏差生背后的以正视听
发布日期:2020-09-27    作者:塘外小学 徐红   点击率:

 

2018年的暑假里,当我还在享受假期最后小尾巴的时候,来了一条信息:二1班原班主任老师怀孕了,下学期你教这个班,当正班主任。就这样,我“临危受命”正式踏上了我的班主任生涯。

“半路出家”让我稍有迷茫,从原班主任老师那里得到的信息是这个班级的孩子都挺好管理的,行规等各方面也算是可以的,没有需要特别“关照”的孩子。这一信息让我神经松弛不少。感觉只不过是多了个头衔,基本上班主任这个工作应该是可以胜任的。

就这样,开学了,一切都跟平常一样,上课下课,只不过是比上学期多了节班会课……

某天,学生早操期间,校长走到我面前。“徐老师,你们班的小智同学,你要好好教育,我在阳光体育时,看到他跑到了学校电力室那边,躲着不知道在干嘛。”早操结束回到教室里,利用晨会课时间批评了小智,教育孩子们不要在校园里随意奔跑,躲藏。过了一阵子,又是一个清晨,在教室里,校长又来找我:“徐老师,你们班的小智,昨天放学后没有留在在爱心教室里等待家长来接,而是带头在操场上和同学打闹,玩的满头大汗,不像话。”我听了,马上找到这位同学,言辞犀利地批评他,这孩子也马上认错了。连着两次我班级里的同学让校长抓到,行规不当,让我对这个小智有了个初步的印象,看来这孩子是个“刺头”,要随时盯梢他。

我马上联系原来的班主任老师,得到的信息是,学习很上懒散,平时作业基本无法按时完成,老师让他到办公室补作业时会讨价还价不愿意,更夸张的是家长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老师打电话联系家长,家长态度敷衍会嫌烦挂断老师电话……原班主任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一个劲的吐槽。这一问,让我对这个孩子的印象,马上鲜明了起来,典型的行为偏差生。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向来是没有“好脸色”的,自此,对于小智,我是上课盯下课盯,作业盯游戏盯,总之就在我眼皮底下活动,他再也没有机会再外面乱跑了。可即使这样,他的学习态度却始终没有改善,语文老师甚至提到这孩子连上课期间都开始捣乱了,随意插嘴现象严重,口头笔头作业仍然没有完成。主课老师话里话外都表明这孩子问题严重,不怎么喜欢这个孩子,经常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慢慢的,班里其他的同学也开始对他不待见了,“班级里最皮的同学是小智”“小智身上有股臭臭的味道”“老师,小智的作业又没交,怎么催都不肯写”,“老师,小智打人”更有甚者,小智的同桌私下跟我提出,要换位置,不愿跟他当同桌。各种各样的声音全都聚集在我这里形成了一堵墙,给我的感觉是整个班级的老师和孩子似乎都在隔离小智。这个时候作为数学老师的我疑惑了,这孩子真的有这么差吗?一个多月的接触下来,从我数学的角度上看,我觉得小智是个头脑灵活的孩子,起码数学上他能得C,偶尔还能B ,怎么就语文和英语全是D呢?小智是皮,自主性较差,但课堂上表现还是在可控制范围内的,怎么就语文课堂上他极度活跃呢?

还是利用早会课,我找了个由头,把小智拉出来,当着全班的面趁机把他从开学到现在的种种都拿出来,言辞相当激烈,这孩子被我吓到了,哭了。一个劲的进行自我反省。会哭,我觉得是件好事,表明这孩子会怕,站在全班面前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丢脸了。等他哭够了,我没有让他回座位,而是带他去了我办公室。通过这一次的聊天,让我意识到了惯性思维还是很可怕的。

原来之前小智被校长发现躲在电力室旁边那次,是我让他帮我去打印室拿练习纸的途中他看见校长害怕了,他觉得别的小朋友都在阳光活动,就他一人在走,作为一个孩子不敢跟学校里最大的领导面对面,第一反应就是躲起来,等校长走过了再拿练习纸。可惜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一系列动作早就被校长看在眼里,哪里能躲得过去呢?就这样,校长理解的是孩子脱离了班级自己在校园里瞎逛,四处躲藏,无组织无纪律,被“抓”了,然后就是一通的批评,校长批评,班主任批评,班级批评,单独批评。谁都没有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一个两年级的孩子也不懂得为自己申辩,只能默默的在老师面前听着所谓的教育。知道了这层内幕后,确实有点惊到我了,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看来这是个机会,是一个让小智的形象在班级里得到改善的契机。

于是,我专门找了一节数学课,把这件事提出来,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大家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件事情上,校长老师有错,看到有小朋友在教室外躲藏着,应该问一下原因,不能因为这是个调皮孩子就觉得他一定是不听话私自跑出教室玩的。小智也不对,看到有领导为什么躲呢,大大方方问个好不就行了吗?小朋友们对小智的态度也不对,总觉得班级里所有不好的事情总有他的参与,不小心撞到人了却跟老师告状说他是故意打人等等。大家七嘴八舌的讲了很多,整整大半节课都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时候,有个同学小旭在位置上说了句:"小智也不是很么都不好,老师的批评他有时候还是听的,数学课上他会举手发言,老师都表扬过他。"听到句话,我心里一阵暖意,我要的声音终于出现了。紧接着班长发言了,班长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女生,她说:“我有一次作业拿不动,是小智帮我拿了一半,不过有时候他扫地的时候会不认真,捣乱。他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的确,从我数学课得角度来讲,小智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他的数学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偶尔上课还能发言,单元考查至少能得c,这就是个普通中等偏下学生的表现,这样的孩子班级里很多,如果不当班主任,我不会把他列为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可怎么他就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了呢?怎么老师同学们都一致认为他是我们班级里最差的一个学生呢?

我想到了“以讹传讹”,当然事情并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但我觉得本质是差不多的。从一开始的躲藏事件,到后来原班主任的口述,再到后来班级同学的小排斥,这些都是听来的。当小智跟我说他没有好朋友的时候,当他的同学要换位置的时候,我觉得心疼。二年级的孩子怎么就已经在班级里开始无法融入班级了呢?是我平时批评他太多了,总是在同学面前数落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这些所谓的不好班里同学都听进去了,他们也自然而然地将小智看成是老师不待见的小孩,长时间下来小智就是被隔离在了班级主流团体之外,同学们也开始不待见他,一个劲地找他的缺点,甚至会给他安上莫须有的帽子。而我呢,一开始对小智的了解来自于之前的老师,语文不好,写字差,偷懒不愿意完成作业,留下来补作业还偷溜,这些都是我听来的,听得多了,就默认了,感觉就是这样的。既然学习态度不好那肯定我的数学也不会好,但其实他数学基础不错,现在的小智可以得A,甚至有一次是班里唯一一个A+的小朋友,这样的孩子我竟然当初差点把他当成学困生。校长抓到他两次,指名让我批评他,我听了很气愤,就觉得这孩子老是给我找麻烦,是个“刺头”学生。慢慢的小智就是被我听成了一个行为偏差生、学困生。

但从那次班会课之后,我慢慢改变了对小智的看法,原来这孩子还是有优点的,找一找还是能找到的,我要帮他摘掉他头上的“帽子”。“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从数学课入手,经常表扬他,他也争气,确实在数学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计算全对,考查得A,有时候兴趣来了,还能在学校里把家作提前做好。这样的表现,不用我讲,班级里学生都能看到。刚开始表扬小智的时候,同学们会表现出惊讶,时不时发出惊叹声,到现在一个学年下来,感觉数学老师的表扬已经是一件很习惯的事情了。有一天,他特地跑到我办公室里来跟我说昨天晚上校长表扬他了。原来是因为校长晚托值日时,看到小智竟然老实地坐在爱心教室里没有出去玩,就夸了他,这一夸把他激动得,隔天就来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又有一次,语文老师问他你最喜欢的是课是什么?小智毫不犹豫的把原来最喜欢的体育课改成了数学课,深感欣慰啊。虽然目前为止,小智的其他学科还是没什么大的进展,但至少他在同学眼中有特长的学科了,同桌再也没有“嫌弃”他,有时候碰到不会的题竟然会去会问小智。至少在我看来,小智应该是有朋友了。平时老实让他放学后留下来背书,他即使背不出也不溜了,站也站到最后。这些改变,同学们都看在眼里,大家都知道小智变好了,起码大家说道小智的时候会觉得他也是有优点的。小智在班级里的形象就这样慢慢的竖起来了,虽然他还是很皮,但我想以后他再偶遇校长,应该不会再躲了。

其实从小智身上发生的这些小故事,我就在想到底一个学困生或者说一个行为偏差生是怎么形成的?当然孩子的内在原因肯定有,那外因有吗?答案是显然的。现在社会上网络上出现了一种词叫“被……”,比如很多娱乐圈里的明星对于被问到炒作绯闻时他们会回答:我今天可能被女汉子了,我今天又被恋爱了,这些语句给人感觉很无奈,通常是用一种调侃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情绪。严重点的还有被重病,被死亡等等,老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就曾经被无数次的被重病过,登出一张憔悴的照片就说他已经病入膏亡,有图有真相大家就这么以为了,其实呢,人家好好的在家休息。这样的信息可想而知对当事人及其家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近期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一事也是,消息一出,引发公众热议,许多人都惊呼“上了个假学”。尤其是一些要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都在感叹这年头一二年级的家长不好当啊!事实却是这是一则“旧闻”,而且需要修改读音的字范围有限,基本还是以符合大众的读音习惯的。中国有句话叫做人多口杂,

还有句话叫三人成虎,感觉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年代里。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社会,大社会大群体的前提下,必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信息量不对等的情况。尤其是现在网络盛行,原始的正宗的新闻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的结果是培养了我们盲目的信任,也被某些无底线的人作为赚钱的工具,可是司马昭之心,也并非路人皆知,就需要我们辨别。如果大家都信以为真,其实是对自身的危害,也是对别人的危害。一条营养不良的消息,让大家都知道了,一传十十传百之后,再添油加醋的描述一番,谣言就会生出新的谣言,当初的谣言没了影子,新的谣言又出现,就像物理中的核裂变一样,如此下去,我们将会生活在谣言的世界里。最后确实是假的,让人生气却又无奈。但是无奈失望背后有谁会想到以正视听呢?

班级是个社会的浓缩。无论是师生交际还是生生交际,甚至是家校沟通的过程中都是错综复杂的。况且学校里都是未成年人,家长老师的态度做法直接会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出现无数个“偏差生”,老师们都习以为常了,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个老师眼里的偏差生却是家里的全部。那么这些“偏差生”中有没有可能存在着小智呢?也许老师们再深入关注一下,可能我们的“小智”们就会是一个班级里普通的孩子。他们不用承受着同学的排挤,不用每天看到老师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

 

                                            塘外小学 图书馆 蓬安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