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微课”是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把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以短小精炼的视频加音频的形式出现出来。近几年来,“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们所关注和研究,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
2020年春,年关未至,肆虐的病毒渐渐席卷整个中国。为贯彻落实好教育部针对学生教学工作的安排,各个地方积极响应号召,实行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网络空中课堂。上海市教委为我们录制了一节节精彩的空中课堂的课例。我们老师和学生一起在家中通过观看空中课堂来学习。但空中课堂只有20分钟,教学进度比较快,学生对一些难点处不能及时掌握,这就要靠我们老师去梳理巩固,并通过钉钉、晓黑板等网络对学生进一步的解疑答惑,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微课就成了当今最流行的教学形式。
二、案例描述(过程)
1. 切分节奏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乡情》中《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曲中的一个主要的节奏型,也是本课的一个知识点,认识并掌握切分节奏,并能用切分节奏为歌曲伴奏是这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也是个难点。在空中课堂上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但从学生作业反馈中发现,多数学生还不会拍这个节奏,有部分会拍的学生但还跟不上音乐的速度。这些迹象都表明学生还没有掌握,所以,我想到了通过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把这个知识点再进行复习和巩固。我设计了认一认、念一念、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演一演等形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切分节奏,掌握切分节奏,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案写好后,我通过手机进行配音录制和视频的拍摄,通过WPS制作ppt后进行演讲录制,然后用adobe pr进行视频剪辑、配音、配乐。最后形成了一个主题是《认识切分节奏》的微课,时长 6分08秒,微课完成后,通过学多多平台上传给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上来的视频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念会拍切分节奏了,自做的打击小乐器也五花八门,有的用碗,有的用盆。有些家长也参与和学生一起为歌曲伴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案例分析
这个微课为什么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为什么能在这节课上发挥出良好的作用呢?原因是微课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来设计教学,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时间短,有保障
一来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长,如果时间太长,孩子既坐不住也没多大兴趣学下去所以坐不住等现象。而这个微课从画面到配音,总共时长6’08”,事实证明,短小精悍的内容更时间的控制上更有把握。一堂微课它是有固定时间的,这对我们教师在上课时间的控制上米不够用的现象。
2、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微课设计重点突出,目的明确。一般一个微课解决一个问题,切入口小,很有针性,所以确立了《认识切分节奏》为题的微课,学生能很直观地从题目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时间虽短,但是在有限的几分钟里内容也要充实虽然只有6’08”,但我也设计了认一认、念一念、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演一演等形式。在认一认中了解切分节奏的演变过程,在念一念中知道切分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找一找中了解生活中的切分节奏,如:体育老师喊口令的节奏,搬运工人喊劳动号子的节奏。在拍一拍中体验切分节奏的拍击方法,在敲一敲中进一步巩固切分节奏,熟练掌握,在演一演中学生根据老师的节奏提示随音乐伴奏。这些环节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的,而且采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现象。
4、开展灵活、效果显著
微课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没有播放的限制,开展灵活,只要想学,随时随地都可以。疫情期间有些学校通过直播的方式给学生解疑答惑,但总归有一些学生以为各种原因不在现场而看不到老师的直播,但微课的形式就不会,我把微课视频发到班级群里,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案例反思
要想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有效运用,除了要做到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外语言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语言精炼易懂,二是口齿清楚,语气生动,三是声音响亮,音色甜美。除此之外,对画面的制作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画面要清晰简洁、美观大方等最后还要会分析哪些内容比较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比如在音乐课中一些人文风貌的介绍、音乐知识点的诠释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合微课制作的对象。
总而言之,微课的使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教学,合理地利用微
课,能够牢牢把握学生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同事也能提高学生课上课后的音乐学习兴趣。
南桥小学 图书馆 顾琳玲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