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2018学年寒假工作布置会议上,学校宣布将开展“弘扬匠心精神 腾飞中国梦想”的主题探究活动。听到这个消息,班主任们哀声一片。“婷婷,你不怕的,你想法那么多,你们班每次都弄得很好的。”“是啊,婷婷,你把脑袋借给我吧。”听到同事们的打趣,我忍俊不禁。
的确,每次的活动我们班都有比较创新的展演,获得赞扬一片。可仔细听听同事的评价,他们肯定的是我的能力,而不是孩子的。而学校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围绕身边问题的探索,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共同合作,突破基础课、拓展课、探究课的界限,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核心素养提升。以此评价,我们班的活动虽然精彩,但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却没有达成目标。我一直觉得他们还小,能力不足,包办了很多。如今,经过了之前活动的锻炼,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经历,这次活动我决定放手一搏,让小鬼们当家做主。
“号外,号外!学校将开展‘弘扬匠心精神 腾飞中国梦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大家想想要研究哪种非遗文化,把研究项目和理由发布在群里,我们投票决定班级研究主题哦!”这是我们的七色梦电视台在播放即时新闻。一开始,我就将主题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们,让学生成为自身学习内容的建构者。要发表意见,就要主动去了解非遗文化,激励着学生主动学习。看着群里踊跃的发言,我知道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选京剧,京剧是国粹。”
“选皮影,皮影很好玩呀!”
“选年画,快过年了,正应景呢!”
......
投票环节,小鬼们在群里拼命推销。看,这不就是最初的学习成果展现吗?一番厮杀后,我们确定了班级研学主题——年画。
休业式当天,我们开了个活动筹备会。“孩子们,你们想了解哪些年画知识呢?”我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于年画我也知之甚少,此时的我是他们的学习小伙伴,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将所有的问题进行罗列,确定了我们的研究内容。
“孩子们,那这些问题的答案哪里找呢?”
“问问美术老师,她可能知道。”
“问百度呀!”
“问问爸爸妈妈。”
“我老家有卖年画的,我可以去问问。”......
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孩子原来这么棒,他们会自己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来我一直在低估他们。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根据孩子们的学科特长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年画探究六组”正式成立。寒假里,各小组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自主探究。他们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去上海群众艺术馆赏年画,有的小组开年画故事会,有的甚至自己创作了猪猪侠年画......真是百花齐放,让人惊喜连连。
4月份研学周到了,孩子们在这周里要去年画的起源地与年画亲密接触。没想到有个孩子来找我,说:“老师,我想去洛阳,可是组里其他人不想去,怎么办?”这的确是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个人与集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该如何处理。这时,教师要明确合作学习是为了降低难度、拓宽学生思维、互相学习,同时也允许不同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的成长。该怎么办?我将我面对的“困境”,告诉了学生,请他们为我支招。没想到他们提出了新的建议:“老师,我们觉得研学周的小组可以重组,年画四大家的风格不同,我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风格,我们之前了解的都是年画的基本知识,就算小组分开研究,也不影响这次活动。”瞧,这些小鬼们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真不弱。新的小组、新的火花、新的成长,问题迎刃而解。
5月份,“十佳展台设计”、“十佳研学视频”、“十佳汇报展演”纷纷被我们班纳入囊中。这次,面对同事们的夸奖,我骄傲地说:“是我们班的孩子很聪明!”
纵观本次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实施过程,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转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交流、沟通、分享中逐渐完成学习行为的转变,激发了问题意识,学会了做自己学习的主导者。同时,学生的人际交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小鬼当家很不错!
奉贤区附属实验小学 图书馆 朱雅芸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