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中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一个词就是:早期干预,其实在特殊学校的班级管理中更离不开“早期干预”。低年段特殊学生正处于一个建立常规、问题行为干预的关键期,因此,低年段学生的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越早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能更好地将教育教学成功转化。经过几年的低年级班主任工作,让我发现,班主任经常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做细致入微的服务者
我们常说到要怎样管理好班级,今天我更想说如何服务好班级,维护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现在低年级学生障碍程度越来越严重、障碍类型也多样化、复杂化。尽管每个班级配有一名阿姨,但仍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上课时,老师和阿姨经常会分身乏术,不断游走在各个学生中间,丝毫不能停歇。此时我们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坐班的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空课的时间,担任助教。在帮助其他老师缓解课堂教学压力的同时,也利用这个时间建立个别学生的班级常规;中午帮学生切肉排、喂学生吃饭,帮助学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课间帮助学生换尿不湿或者尿湿的裤子。低下头,弯下腰,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学生,服务好家长,服务好班级。
二、做温暖贴心的的陪伴者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里面的大家长,陪伴着孩子们成长,营造好的班级氛围就像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也有很多家庭式的娱乐消遣活动,比如饭后散步,中午吃了饭,我经常会带小朋友们去跑道上走一走,冬天晒晒太阳,春天吹吹风,这样简单的消遣方式,变成了学生最期待了休闲时刻。有时候趁着中午阳光好,我还拿出垫子,带上水果零食,在操场上野餐,享受日光浴,那是他们最轻松惬意的时光,也是我给他们最好的陪伴。学生需要我们的陪伴,我们也需要通过陪伴学生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彼此信任的纽带。
三、做耐心专业的引导者
特殊学生的成长之路,少不了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低年段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行为问题。上课乱跑、脱鞋子、发脾气、尖叫等等。这一些行为问题给建立班级常规带来了很大困难。那如何处理这些特殊学生的行为问题呢?台湾钮文英教授的《身心障碍者的正向行为行为支持》一书中提到当孩子发生行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重视行为本身具有“功能和目的”
2、秉持“尊重”的态度看待有行为问题的个体
3、考虑多元化的因素,分析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的结果
在他们成长路上会有很多问题,我们要做好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改变行为问题,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如今,三年级的小朋友变成了一楼的哥哥姐姐,在开学这一周,也发挥了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榜样示范作用,上课认真听,积极发言;吃午饭也井然有序,不争不抢;午休也能安安静静,不吵不闹。相信今后他们也能越来越棒。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这样,繁杂却都很重要,看似每一件小事背后对学生而言都是大事。我们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教会他们的本领,于他们而言,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收获。让我们做好每一件小事,让每一件小事变得有意义,也希望我们能在在班主任岗位上磨练自己,成就自己。
奉贤区惠敏学校 图书馆 金婷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