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融合教育,是在《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开展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之时。我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进入惠敏学校以后,从事特殊儿童语文教学和个别化言语康复工作。在教学领域,非科班出身的我,努力汲取着前辈的指导,不断精进着特殊儿童课堂教学、特殊儿童班级管理等能力;具备医学背景的我像弯道超车一般,能够根据学生疾病的特点精准把握学生医教结合的需求和个别化教育调整的要点。也可能是因为我的医学背景,在进行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的评估中,我能够顺利筛查学生的主要问题,并给予家长和老师相关的建议;这便开启了我的巡回指导生涯。
一、遇见融合教育,决心学习和成长
巡回指导不单单是区域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工作的管理,更重要的是面向区域所有特殊需要学生及其教师、家长的服务和指导。近年来,在融合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学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而普通学校面临学习障碍、智力障碍、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各类多元差异的学生,融合教育课堂教学和管理遇到了很多挑战。我不得不跳出康复医学和特殊教育,去研究融合教育。
遇见融合教育,让我深知自己需要成长,我决心深入学习融合教育。
二、遇见融合教育,潜心研究和实践
在融合教育课堂中教师面临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生的挑战,这类学生课堂行为规范意识差、课堂注意力不够、作业完成也不理想,给同伴、老师或者家长都带来很多困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俗称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我受益于区域融合教育教师系列培训中新华医院劲松医生的ADHD培训课程;当我和特教指导中心团队提出需要进一步接受ADHD相关培训时,中心无条件地支持我参加注意力训练师培训班,还寻找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资源,推荐我参加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非药物干预技术和医教结合策略培训班》等。
2022学年第二学期,我对一名普通学校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一个学期的注意力训练送课服务。该生在校无法适应课堂常规行为要求,会不自觉起立、走动,不能听从教师指令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业学习中,明显存在书写困难、阅读困难;识字量水平虽然高于同龄儿童水平,但无法完成课文阅读,时有漏字、跳行等情况。由于常常不遵守课堂规则,打断班级同伴上课和活动,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游戏。
我聚焦学生的核心问题,开展综合评估,制定个别化注意力训练综合干预方案。通过《随班就读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指导手册》评估得知,学生书写规范得分为33%,朗读与默读得分为13%。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中自我适应和校园适应问题突出,无法自己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并伴有冲动、多动行为。我为学生提供每周个别化课程支持,并指导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训练,跟踪家长配合做好家庭支持训练。课程设置如下表。
课程内容 |
注意力目标 |
融合目标 |
多感官 运动训练 |
在运动指令中提高听觉注意能力,能够正确、连续完成3步动作指令。 |
在运动过程中,学会保持安静、耐心等待、举手表达等社交规则。 |
立体式 绘本教学 |
在立体式绘本阅读体验中,掌握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指读图片和文字的技能。 |
在多形式绘本阅读中提高视觉注意能力,并在“安静、加油、等一等”等图片提示后,保持课堂行为规范。 |
交互式 游戏治疗 |
在游戏活动中,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提高执行功能。 |
在交互式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受共情,学会鼓励他人、等待轮替等交往技能。 |
三、遇见融合教育,遇见共同成长
学生在个别化课程支持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能够通过桌面上的图片提示遵守课堂常规,并根据进度条提示坚持坐在座位上;书写和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在放大版的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笔画笔顺,能够指读一页课文或简单的绘本故事。
在巡回指导中,也得到了学校、教师、班级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对特殊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业技能进行了多元评价;学科教师根据我的指导建议,在课堂中使用结构化图片提示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配合进行书写、阅读指导;班级学生们积极参加交互式游戏活动,与特殊需要学生建立了友好互助的同伴关系;家长配合学校给孩子提供了较好的家庭学习和活动环境,并积极学习ADHD相关理论和家庭干预知识。
而我在实践中对ADHD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支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普通学校开展多场ADHD相关讲座指导,让普通学校教师了解ADHD儿童的内在需求,实现了多方的共同成长。
惠敏学校 图书馆 张林钦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