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8-11-14    作者:奉贤区古华小学 刘 梅   点击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材以外的阅读的统称。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课外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课本上的内容并不能够代表学生所需掌握的全部知识,所以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积累知识量。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课外阅读就是课内阅读的一种拓展和延伸。除此之外,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智力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课外阅读特别关注。

那么,如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化整为零,拓展阅读时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储备

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都是在家中进行,或虽在学校进行,但没有统一的内容和时间,随学生自己读去。这就造成一种现象,虽我们一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内容没有掌控,班级内也没有集体课外阅读的氛围。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活动似乎是脱节的。为改变这一现象,拓展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形成集体阅读的良好氛围,更为使学生接触优良的传统文化,提高课外阅读的质效,近一年来,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每天五分钟的“成语吧”学习活动,将丰富课外阅读、爱上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将系统引领学生进行优质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植入教师日常的教学理念。

在“成语吧”学习中,学生们根据老师事先准备的资料了解了成语的来历、成语的含义、相近成语等,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成语量增加了。当然,这种化整为零的课外阅读形式,也不能一直以老师准备的内容为主,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基础和兴趣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后来在“成语吧”的学习时间里,我放手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要交流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甚至神话故事等,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难忘的,都可以分享给伙伴们。这种细水长流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们亲近了优良传统文化,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由此,我想我们还可以把这种零碎时间的课外阅读内容进一步放大,在课前两分钟里,请同学们自主选择文章,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美文欣赏,或口头讲述,或声情并茂朗读等,给每位同学分享、交流的机会,势必在班内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日积月累,丰富学生们的语言储备。

二、课内阅读,课外延伸,有效捕捉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我们倡导学生课外阅读,尤其希望他们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接触和了解一些名人的生平故事,并从中受到教益,丰盈人格基础。那么,如何选择这些作品推荐给他们呢?又选择什么恰当的时机呢?我认为,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经常有目的、有系统地捕捉课内外的结合点,不断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在课堂上穿插介绍与课文有关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教学《泼水节的怀念》后,我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和故事,并集中交流学习了周总理的外交故事、节俭故事等,激发了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在学习朱自清先生写得《扬州茶馆》一文后,带领学生一起欣赏配乐诵读的《匆匆》,一起朗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还示范朗读、简单讲解感人至深的《背影》,和学生们一起走进名家名作;教学《空气中的“流浪汉”》一文后,结合课后注释推荐阅读作者叶永烈先生的科幻著作《小灵通漫游未来》,并留下悬念:“这是作家多年以前的幻想,有些在当今社会已经实现甚至超越了,有些还没有实现,大家可以在阅读时做个有心人,发现比较一下!”

这些阅读的内容基于教材,又以教材为跳板,进行了适度的拓展阅读,扩大阅读范围的同时也不显得突兀,是基于教学环境的,是有根可循的。

三、放长线,定主题,丰富课外阅读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学生就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那么,如何丰富课外阅读的形式,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去读去写呢?我发现,教材中每一单元的综合学习中“语言实践活动”给我们进行了有趣而又丰富多样的指导。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言实践活动”是这样的:“选一两篇你喜欢的课外读物,朗读给老师、同学或爸爸妈妈听,请他们给你评分,同学之间也可以比一比。”,这不就是个高雅的朗诵会吗?第三单元的“语言实践活动”建议:“收集有关长征的历史篇章、长征故事、诗歌等,制作小报或开故事会等,进行交流。还可以把班级活动写成通讯稿。”此时,课外阅读又与故事会、通讯稿结合在一起……这些“语言实践活动”都紧紧结合每一单元的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并且还有具体的将课外阅读的成果输出、展示出来的指导和建议,如果能将这些语言实践活动在每一单元学习之初就进行指导落实,以课文内容学习的时间为阅读周期,放长线,定主题,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成效也会大为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连教科书也读不好。”他还具体分析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认为:“在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他在脑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决定于课外阅读。正因如此,他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称为“学生的智力生活”,并说:“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课外阅读于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我们要克服阅读中急于求成的心态,相信课外阅读之功效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坚持课外阅读的孩子,总有一天,会迎来语文学习的满园花开!

奉贤区古华小学 图书馆 仇艳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