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人心哪个重要---《彷徨之刃》
推理,没有太多悬疑,这本书,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复仇故事,结局还不是大快人心的那种。
但是,真的让我很“彷徨”。
三人小团队(未成年)在一个晚上凌辱并杀死了主人公长峰重树的女儿绘摩,帮凶阿诚承受不了良知的折磨向长峰提供线索。长峰去了郭也的公寓,在那里,他看到了女儿死前被凌辱的录像带,而恰巧郭也回家。
愤怒而崩溃的长峰杀死了郭也。
走出了这一步,他便不想在回头—他举起了猎枪,要杀死快儿,位女儿报仇。
但当他瞄准快儿的时候,警察也瞄准了他。
彷徨于人物的黑与白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遍遍地问自:长峰重树是个正面人物吗?作者的目的是为了对其进行赞赏吗?
我犹豫了。
杀人、还是很残忍地杀死了郭也,携带枪支,盱眙谋杀快儿—这怎么会是一个正面人物应该被渲染的形象?
但,他又真的是一个负面人物吗?作者是想用复仇却失败的他来证明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我又犹豫了。
从他看女儿被凌辱的录像带中的眼神中,我知道他是简单的:从他不愿给民宿的主人造成麻烦的话语中,我知道他是为他人着想的:从他虽被通缉但仍愿意为何佳子修复已逝的孩子的照片时,我知道他“甚至比别人还要善良一倍”。
在整部小说之中,内心怀有本善的长峰重树一次又一次地在复仇与交于法律裁决之间“彷徨”,也让我对长峰重树的人物形象的认知“摇摆不定”。
在尾声之前,我甚至不能直接体会出全书的主旨,人物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普通小说的范畴。
彷徨于做法的对与错
用“于情可谅,于法不容”来评判长峰重树的做法,我不甘心。
三名案犯都是未成年人,按照日本的《少年法》,未成年罪犯即使犯下了很严重的罪行,也因为有法律的庇护,他们的真实姓名甚至都没有对社会外界公布,北关几年就可以重返社会。
“少年法不是为了制裁孩子,而是为了帮助误入歧途的孩子走向正道。”--《彷徨之刃》
但是逝者的亲人,又真的能接受吗?
我很明白长峰的做法有所不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最原始的制暴方法,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以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对长峰过于)从轻量刑,就读于容许个人的复仇行为。”--《彷徨之刃》
如果你说,个人复仇是对法律的践踏,我不会反驳。
但即使他的行为再于法不容,但他却一直是为了自己爱的女儿—一个已失去母亲的女儿。试问,当为人父母者看到子女受害,受凌辱,受欺压,受侵犯时,他真的还能让纵案者在关押一段时间后被没有污点记录地释放吗?
“法律根本不了解人性的脆弱。”--《彷徨之刃》
法律要给犯案者改过自新的机会,谁有给受害者起死回生的机会?
1988年11月1989年1月,在日本东京都足立区,几名少年对一名高中女生进行绑票、禁锢、强奸、谋杀并最终将尸体遗弃。
我略去了很多细节,几名高中生手段之残忍,手法之严酷,出现在任何一部电视剧或一部漫画中都难以令人接受。
但是,此案犹豫犯案者全部是未成年人,对被告的量刑很轻,受害者家属不服判决而上诉,被驳回。
这就是事实。
当我知道这个真实事件后,我更“彷徨”了。
我在问自己,如果我是是“长峰重树”,如果我代表了这样一类人,我该怎么做?
我无法回答。
当我在“痛斥”犯案者的残忍无情和“反对”受害者过激的做法之间,我不知道我能否找到一个更好的应对方式。
我只能暗自庆幸,这样的事情没发生在我身上。
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有坏报,也不是所有的好人都一生平安。
龙应台说,“法律之所以重要,我们说,是因为它使齿不尖、牙不利的渺小个人也能获得保障。”
但她同时也在《野火集》里发问,“一个制度物理保护个人的时候,个人有没有权利保护自己?”
法律又如何回应伦理困局
这本书不免让我想起当年的“于欢刺死辱母者”一案。
一审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当我看到这个新闻,很茫然,很害怕,很无助。
如果我是于欢,难道真的看着自己的母亲被羞辱、被谩骂、被扇耳光,而却只能在旁边说“你们不要这样了好吗”?
我不否认,刺杀辱母者做法过激,但是被辱者,纠结该怎么办?
二审,判断于欢防卫过当,有期徒刑五年。
我觉得这个价格很好,因为再知道这个判决的时候,我明白了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不仅仅是一条条工整的款书—法律也可以有温度,有人情。
法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可以说,“法律不仅关乎规则,还关乎规则背后的价值诉求,关乎回应人心所向、塑造伦理人情”。
法理与人情不是两条平行的铁轨,它们之间有差距、有冲突—但却不时不可逾越的鸿沟:我选择相信,法理仍能关注伦理诉求。
最后,回到这本小说---一场悲剧,长峰死在了警察的枪夏,快儿也许不久后会被释放。但“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号召。
我想东野正在想告诉我们的是,不是里面人物的正面与反面,不是复仇的正确与否,不是就事论事地谈到底要不要给少年犯判等同于成年人一样的刑罚—他是想让我们每一个读者,在阅读的“彷徨”中,去超越于这个案件看整个法律,去看法理与人理的关系;他是呼吁我们,在下一个“长峰重树”出现之前,我们能在情法之中,寻找这个平衡点上,真正存在这公平正义。
奉贤区曙光中学 图书馆 林中元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