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文章以一个小学生的视角,记录了“我”在一场秋雨过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我”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请听三(4)班朱苗荟、熊煜祺、赵星亿三位同学给大家带来课文朗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一叶知秋,张秋生笔下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之美,而朱自清站在皎洁的月色下,将眼前无边的荷塘月色之美也写成了一篇如诗如画如梦的散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中的璀璨明珠,其光彩照人,富有诗意。这篇散文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语言的新奇精巧和清新典雅,更在于其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他对荷塘的描述,可谓是细致入微,他对荷塘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他内心无法诉说的苦楚更是公之于众。就这样,融合了千种杂味,一篇《荷塘月色》跃然纸上。
现在,让我们一同聆听三(4)班沈艺萱、徐叶蓓、李俊呈和语文王老师带来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原文片段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奉中附小 图书馆 刘洪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