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佳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我心中的年文化
发布日期:2020-02-20    作者:青溪中学 九(3)班 沈璟宏   点击率:

 

又一个庚子鼠年如约而至,又一个春宵佳节如期而来。在春节期间,所有华夏家庭阖家欢庆、欢聚一堂,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刻,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滋味。

在春节前夕,人们会为即将到来的春节置办年货,以待归乡之际送给长辈和亲朋好友,这不仅是作为晚辈的孝顺和纯粹的礼节,还让过年时的我们有一种从头再来的感觉,后来便不约而同地成了一种习俗。

除了备年货之外,我们中国还有很多春节习俗,例如剪窗花,放鞭炮等。但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因为地域不同的原因,南北方的春节习俗也会有所差异。

光是“吃”上面就有些许不同,像以前北方人过年喜欢吃饺子,腊肉和腊肠。而在南方,人们习惯吃年糕,八宝饭等食物,很多南方妈妈们就会大清早起来排队去买八宝饭。当然,因为现在南北方文化相互交融,过年吃的东西也就大致类似了。

而在其他方面,北方人过年喜欢去逛庙会,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去热闹的庙会,感受年的气氛,这不失为一种享受。而南方人过年花样就很多了,有民间艺人会表演舞狮子、舞龙灯,再配上欢庆的音乐,现场真是热闹极了。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的特色,陕西人每逢过年的时候都会“打醋炭”,“打醋炭”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意为驱邪;广西人在过年期间就要变个花样,他们不舞狮,也不舞龙,而是舞鸡舞春牛。还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过年习俗,就像藏族地区要举办跳神会,重庆人不倒垃圾一样。

过年讲究一个“年”字,凡是过年期间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四岁孩童,几乎所有人都非常重视过年的年味。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凡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全家都动了起来。除夕那天全家人在一起烧年夜饭,小孩子跟妈妈学做饺子,爸爸在旁边打下手,爷爷奶奶也会过来帮忙。晚饭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乎的年夜饭。

在饭桌上,长辈们互相述说着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孩子们则边听着长辈的话边挑着饭桌上喜欢吃的东西吃着,饭桌上热腾腾的雾气飘散在饭桌上,映着房檐下的大红灯笼,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叹,这真是温馨极了。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炉而坐,看着春晚,嗑着瓜子,边嗑边聊,边聊边笑。这样的生活好不温馨,好不惬意!

像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的气氛在爆竹声中最为浓烈。然而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以前的年文化、年生活都逐渐淡化了。像过去人们重视习俗和礼节,在春节期间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过法,但是现在人们因为各种原因把这些习俗抛弃,虽说有些习俗实在不需要遵守,但简化过度就没有了那股味道,和平日没什么差别了。

像一些地区由于烟花爆竹污染环境的特性,颁布了限制烟花爆竹的条令,只剩下了电子烟花。虽然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让我们不免有些失落。以前多彩的天空不见了,鞭炮齐鸣的声响只存在了记忆当中,春节便过的有些寂寞。

过去没有那么发达的科技,人们带着年货上门给亲朋好友拜年,在主人家中吃上一顿,互相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小孩子们带着笑脸收压岁钱,大人们好好喝上一顿。

而现在,人们可以在微信里发发红包,在朋友圈里拜拜年,相隔远地就能表达祝福,这是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福利。

然而手机也会有不好的地方。过去,人们在除夕夜围坐在一起聊着天,连空气都充斥着热闹的气氛。然而现在有了手机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很多年轻人在年夜饭过后就只盯着手机屏幕闷声不吭,年也过得安静了许多。

我们应该承认,很多地区的人们现在已经淡化了年文化。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和缺少鞭炮的原因,以至于回家过年的人们没有了兴趣过年。

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有很多人们特殊的职业性,他们必须每时每刻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上,就好比这次的冠状病毒,无数的工作人员或是奋战在一线,或是默默奉献着,再好比消防官兵,交警警察等,他们都牺牲了自己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为人民服务,才能保证无数人能安心度过一个平安幸福年。

为了使我们那淡化的年文化重回到我们身边,让这个年再次充满年味,我们应该重视起来,携手共同修复年文化,让年文化重新复苏起来。但不论如何这应该也有个度,不能胡吃海塞地全部照搬从前的习俗,应该符合当代的特征,符合当代人的心理,合理才行。

“过年喽~

又是一个庚子鼠年,又是一个春宵佳节让我们迎接新的一年,感受新的年文化,年生活。

 

指导老师:杨敏梅

青溪中学 图书馆 薛曌一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