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佳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那些人,那些声音
发布日期:2022-09-21    作者:泰日学校 八(3)班 杨雨瞳   点击率:

古往今来,上海是繁华、忙碌、快节奏的代名词。一群人熙熙攘攘地穿梭在十字路口接踵、相遇、错过,仿佛从来不曾停留。但在我眼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是它的座右铭。我眼中的上海不仅仅是那个高楼耸立的魔都。他更像一首舒缓悠扬的口哨,更像一阵夏日的微风。上海这样一座城市,它不仅可以有繁华的高楼大厦,也能包容另一部分人停下脚步,享受生活。比起人们常常在宣传片中见到的上海雄伟的建筑,我更想讲讲镶嵌在上海文化中的瑰宝-上海弄堂。

我曾在弄堂里小住过一段辰光,这些真实的体验无时无刻不让我领略到上海这个神秘的城市更美丽的地方。我清晨没有设闹钟,待到天微微亮时,外面传来轻微椅子搬动、车轮碾过、有人家倒水的声音,鸟儿发出几声似有似无的嘤叫,这些声音都很轻,并不显得嘈杂,迷迷糊糊中睁开眼,看到朝阳落在写字桌前,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中醒来,真觉格外新奇。你听!又一阵轻快急促的自行车铃声穿梭在两边晾晒的衣服中,与清晨早早飘起香味的炊烟相遇才堪堪响起急刹车的声音。

虽是清晨,弄堂里却已经热闹起来了,我看着房屋间的空隙,弄堂并不宽,显得有些拥挤却也因此格外热闹。坑坑洼洼的石砖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石砖旁挂着的题字却熠熠生辉在朝阳下泛着金色的红晕。抬头一瞧,是各家晾着的衣服,若是在傍晚时分,还能闻见挨家挨户饭菜的香味从窗户中划出,充斥在整个弄堂中。弄堂两边大都放着每家种的植物盆栽,买菜的老奶奶已经早早地搬着小椅子坐在弄堂口的树荫下摆弄她的蔬菜摊。人渐渐多起来,人们穿梭在弄堂内,遇到熟人时开口就是吴侬软语般亲切的问候,即便是打了两三下照面的陌生人也能微微一笑,点头致意。熙熙攘攘的清晨此起彼伏地响起这样几句话“早浪向好“侬早饭吃了伐?”也有热情的老奶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亲切又热心地问候原来的客人。
   在吵吵嚷嚷的声音中,在高声吆喝的声音中,上海的弄堂仿佛给快节奏下的年轻人一个动起来的机会。窄窄的弄堂两边像是两条粗壮的手臂圈住那份人情味,圈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上海的故事与文化从来不是在一个弄堂里,而是透过这些小弄堂里的众多声音,我们所窥见的那种和谐的氛围,所幸,今天的我们不曾遗忘上海的那些不起眼小弄堂,那些人,那些声音……


指导老师:施美红

泰日学校 图书馆 周秀红老师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