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有一个很火的词,叫“city walk”,随心地在城市间行走。我看着桌上成堆摆放的残破的瓷片,或许我也是在“china walk”行走在一块块瓷片之间。
在很早之前,我只觉得瓷器只是一种古董,除了收藏没什么价值。直到去年我刷到了一个关于瓷器修复的视频,我看着那些破烂的瓷片在师傅的手上逐渐焕发出一种独特的生机。这种生机不仅属于一个瓷器,更属于一种手艺,一个文化的生机。
去年夏天,我缠着母亲带我去了瓷器之乡——景德镇。那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精美瓷器,我却直奔着一家卖碎裂的瓷片的小摊,凭着直觉挑了一大把瓷片,那小摊老板告诉我,这一堆里大概率有一个完整的瓷盘,我欣喜若狂,恨不得将那堆瓷片供起来。
第二天,我们找到了一个教瓷片修复的社团。第一步是黏连瓷片。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两片瓷片的黏连开始。黏连是一件极其考验耐心的事,胶水的凝固速度很快,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将瓷片黏在一起,并加压使其牢固。胶水的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少粘不牢,太多就会溢出,这时要马上用丙酮擦干,不然就会在瓷器上留下痕迹。而三块以上的瓷片粘接要照顾到每一片瓷片的裂缝位置,一旦有一个错位都将是前功尽弃。我不断地尝试,终于粘成了一半的瓷盘,我喜不自胜。
接下来是上釉。像青花瓷之中釉下彩需要在黏连后对其再次进行作色处理,让黏连的裂缝更加隐蔽,更加接近无暇。但釉色在煅烧过后会比上色时有色差,所以需要匠人对于釉色的色差了如指掌。一整天下来,我感觉我眼睛都要调花了才总算调出与原本的釉色的调料来。
回到家后,我看着桌上小山堆似的碎瓷片,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片洁白虚无的房间,墙上是牡丹,是祥云,是彩釉……打开房门,是一条由碎瓷片堆叠而成的路,继续向前走,这些瓷片开始拼接,补齐,作色……到最后成了一件件灵动的瓷器,焕发着独特的生机。但焕发着生机的,又好似不只有瓷器,瓷器修复的技艺将带着那些精美的瓷器,屹立在世界的顶峰,一如我们中华民族。
指导老师:沈旦悦
青溪中学 图书馆 薛曌一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