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依稀记得少年时期,读到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时,那满心的崇拜。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因此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当时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先生“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多么掷地有声的回应啊!他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教育鞠躬尽瘁。这份工作怀揣的不仅是他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更是对中华民族的爱。陶老终其一生,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甘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壮举在我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教育的种子。
后来我渐渐长大,一路上有幸遇到无数的好老师,越发感觉到一个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之大。机缘巧合之下,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深切感受到了身上背负的责任之重。教育界的前辈们、我的恩师们对我而言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犹记得刚进入南小,绿树环绕,红墙黛瓦映入眼帘。闹市之中,它古朴而静谧,遗世而独立。这里是我事业的起点,是我成长的沃土,更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我满怀憧憬地踏上这片文游沃土,走上这条教育之路。满园的芬芳,斑驳的龙墙,参天的古木无一不记录了南小师生的点滴故事,见证了我们破土而出的成长。“醇美教育”的文化沃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努力生长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的教学理念感染者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教育者。而我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个故事又反哺着这片土地,催生出一朵朵娇艳的梦想之花。
从教至今已有十余年,虽然一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我却收获着成长的感动。犹记踏上讲台的刹那仿佛听到一声声庄严的钟声,犹记鼓励孩子自信勇敢表达后收到一束束感激的目光,犹记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扰后获得一个个有力的拥抱……那一个个为学生精选习题的清晨,那一个个为特殊生心理疏导的午休,那一个个为学困生不厌其烦辅导的黄昏,那一个个为准备教案绞尽脑汁的夜晚至今记忆犹新。这片土地记录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茁壮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次次成长的蜕变时刻警示我——勿忘初心,牢记使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我们是短暂陪伴他们某个阶段的园丁。培植树苗的我们看着他们萌芽、抽枝是何等喜悦。每一株树苗都独一无二,其中有一株令我牵挂不已。那是我送走的第一届毕业生中的孩子——年年。年年的家长和我第一次见面时就直言了孩子的特殊。和他交流,他也不太理人,似乎把外界屏蔽了,学习基础又极其薄弱。但我并不想放弃他。无数个午间和放学后,教室里都有我给他辅导的身影。课上,鼓励他表达,为他的每一点进步喝彩。为他争取家长、同伴及老师的支持,给予他心理上强大的外部支持力量。我就心无旁骛地陪伴他成长。某一天,我开完会回办公室路上,途径教室,看到了他忙碌的背影。他在空荡的教室里独自默默排着课桌。“咦,年年,你今天并不是值日生啊?”听到我的声音,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又低头看桌子,轻声道:“陈老师,桌子排得不整齐。”我看看桌子其实挺整齐了,担心他有苦衷,连忙追问:“是谁让你排了吗,值日生呢?”“没有,他们打扫好就走了。我只是觉得可以更整齐些。”他蹲下、标齐、调整……这个孩子变了,他的心中不再只有自己,他开启了心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美好的品质:无私、踏实、勤劳、热爱集体……那一刻,我的心上有朵幸福之花破土而出。那是在初心与使命的敦促下,由责任与爱心浇灌而成的啊!初心难得,故“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正是陶行知先生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我希望像他一样用一颗最真挚的心把爱如阳光般洒向每位学生。我的梦想时刻督促着我不断前行,但难免有倦怠茫然。当熬夜工作,无比疲劳时也曾迷茫;当挺着身体不适硬撑着站在讲台前上课时也曾犹豫;当被家长误解倍受委屈时也曾彷徨……但一路走来,这份工作让我见识到最美的风景:内向羞涩的他们,能在舞台上笑容灿烂;学习薄弱的他们,能在其他方面自信表现;不关注他人的他们,能在你疲劳时主动为你捶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每一个孩子都藏有巨大潜能。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悔!
在教育之路上,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教育的真谛。这种力量来自于这片土地,来自于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自于那一张张烂漫的笑靥。为什么我们总是饱含热泪,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那根植于心中的理想与信念,那承担于肩头的责任与使命,催生出一路向阳生长的我们。
当我们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方知生命之渺小,人生之短暂。时不我待,坚守执念,潜心而行,向阳生长!
南小图书馆顾琳玲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