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 七彩校园 > 正文
向疫而行 战“疫”有我
发布日期:2022-04-26    作者:洪庙中学   点击率:

突如其来的疫情,奥密克戎的肆虐。上海防控号角吹响,在一个多月的抗疫过程中,一个个来自洪庙中学的教师志愿者在上好网课的同时,毅然奔赴社区防疫一线。

今天我们介绍的是洪庙中学党员教师夏建国同志。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看着居委干部人手不足,日夜连轴转地忙碌,他第一时间亮明党员身份,毫不犹豫主动报名,成为青村镇申隆二村党员志愿者,服务小区居民,守护他人健康。他的行动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全家三人一起参加抗疫。

夏建国老师主要负责接待需要配药的村民为他们记录药单、挨家挨户地分发抗原试剂、在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保障行动不便居民的日常生活等等。这里我们分享一下他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做好家人抗疫生活保障服务

夏老师的妻子是医生,每天超负荷工作,在社区各个点位负责核酸采样,三点起床,4点半到医院。这场战役,让医生成为最辛苦的人。夏老师看到妻子这么辛苦,他就每次2点半起床,给妻子做早餐,每次出门都要叮嘱妻子路上小心。

令夏老师遗憾的是,病重的父亲,住在另一个小区,不能亲自去照顾,也不能利用志愿者的身份搞特殊化。他说:“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等到疫情一结束,马上要带父亲去医院。”

故事二:不怕危险,迎难而上

3月24日,夏老师所在小区检测2名阳性,风险陡增。但是,防疫工作不能停,核酸检测还要做,志愿者不能缺,他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每次核酸检测,几千居民,要七、八个小时,他穿着防护服,坚持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成人尿布成为必备品。气温20多度,太阳很晒,穿上防护服不到半小时,眼前一片模糊。他说:“确实很苦,但总归要有人做,志愿者还有很多,大家都很累。”

故事三:为老人配药 保驾护航

很多个清晨,五点钟还没到,夏老师就赶到村委会,化身“大白”。由于申隆二村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因此,需要志愿者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他参与老人就医配药工作,向村民公布自己的电话号码,每天保持在线。“若有需要,一呼就到”,他告诉老人们。老人们都亲切地喊他“小夏老师”。配药需要信息登记,老人容易弄错,夏老师告诉大家,把药盒和医保卡放在一个包裹里,这样就不会忘记配什么药。他反复核对,不出差错,经常把自己的爱车当作配药的公务车,来来回回为居民服务,有时还要带人到村卫生室看病。老人们连声道谢,感动不已。

采访中,他反复叮嘱:“别写我,难为情的,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夏老师和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社会一员,但在紧要关头主动担责,用一份热、一份光守护着社区、守护着上海、守护着生命。向他们致敬!


洪庙中学 图书馆推荐




分享到:
相关信息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