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中,我仔细观察了学生的午休现状。发现只有40%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午休;20%学生会做作业、画画而不午休,到了下午就会精神涣散;30%原先有午休习惯的学生在班中其他学生的影响下不再午休;而10%学生由于本身障碍程度的影响,教师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养成午休的习惯。针对特殊儿童来说,由于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受限,这些学生思维长期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难以发展抽象的思维,无法理解规则,从而形成习惯。因此,让学生养成午睡的习惯存在一定难度。
在心理学中,学习是一个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过程。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渐进式、习惯化的过程。只有缩小、明确大而空泛的规则,严格规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为了促使整个班级的学生养成午休习惯。首先,我制定了午休的要求,明确地传达给学生。第一、要求学生趴在桌子上,闭上眼睛。第二、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不能发出噪音打扰他人。其次,采用合理方法促使学生午休。针对做作业学生让其放下手中的笔,起初学生非常不愿意,于是我经常告诉学生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午休时间就应该好好休息,而其他事情可以其他时间做,经过长期的教育,学生也渐渐地认同了我,按时午睡。针对残障程度严重、不能理解要求的学生,我采用示范、不断提示,负强化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午休。
一段时间后,到午休时间,大部分学生愿意午睡,且睡眠质量良好,少部分学生确实精力旺盛,没法入睡,但他们也没有起不良作用,能保持安静,不影响到其他午睡的小朋友。
当然,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增加,每个学生都会习惯化,最后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在培养其他良好行规时,我们也可以借鉴类似方式积极进行实践和总结。
奉贤区惠敏学校 图书馆 金婷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