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双减和五项管理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实施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减轻,在作业方面上的改善尤其明显:一二年级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原本教师和家长都还在摸索适应新的改革措施,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局面,诸多地区学校不得不采取线上教学,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但对教师和家长来说是一场全新的挑战,对本人所带的二(1)班学生而言更是从所未有的考验。
线上教学中,教师无法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对本身就不自觉的学生更是无能为力,加上后期家长恢复了正常上班,对学生的管教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因为要控制课堂作业量、禁止书面家庭作业,题目量的减少对学生知识点的巩固很难达到有效的帮助,整体教学形式的开展变得举步维艰。
所以在历经将近半年的居家生活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有了显著的退步,新学期三年级开学,学生要从之前轻松懒散的学习状态一下子转变过来,无论是从吸收新知识的难度,还是从作业练习的强度来说,都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压力,尤其对原本基础薄弱学习不自觉的学生来说,重新适应线下的教学模式堪比九九八十一难,就此暴露出诸多问题。
二、问题与分析
1.案例描述
9月16日周五19:18,我接到了学生A妈妈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母亲担忧紧张的倾诉:“王老师,刚刚小A哭着跟我说,她不想活了……她在学校里是不是受到欺负了?出什么事情了么?”电话这头的我大受震撼。A同学的成绩虽然不是特别拔尖,但却是一个非常听话,心态特别阳光乐观的孩子,帮老师干活、班级搞卫生做劳动也都非常积极,怎么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呢?
我先是安抚了下A妈妈,了解了下事情的经过。小A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离异,跟母亲过,母亲是服务型行业,本身比较忙,带孩子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少,所以有的时候父亲也会帮忙带一下。这天小A回到家以后,没有像平时一样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自己坐在角落里发呆,A妈妈发现了小A的不正常,就去问她怎么了,小A也不说话默默地在哭,妈妈坚持询问之下,小A表达出了轻生的想法,但是更多的原因小A也没再说出口。
了解之后我也对A妈妈说了自己猜想。小A今天因为作业和订正的缘故放学被留了一会,周五又恰巧是她做值日组长的日子,等她把作业解决掉之后,其他同学也都做好了值日工作。并且这样类似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三番五次下来可能对她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最终紧绷的这根弦终于断了,才有了现在的局面。我让A妈妈自己先稳住,正好后面也是周末,带小A出去散散心,缓解下情绪,一切等周一上学了我再跟小A好好了解下情况。
2.心理分析
周一,经过和小A聊天之后,我了解到了小A内心的想法。
小A本身是一个特别想要的孩子,能从她的端正字迹、规范格式上可见一斑,但也正是由于这份“强迫症”似的要求,导致她完成作业的速度要比其他同学慢得多,作业质量反而不是那么得好,订正的频率也特别得高。原本二年级的作业量并不算多,小A每天的任务还是能勉强完成的,但等三年级的书面作业增加之后,小A完成课堂作业的时间就不够了,常常要把课堂作业拿回家去完成,加上一些未完成的作业订正,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回家作业的完成时间,等全部搞定基本上都要将近十点。然后第二天来到学校,又要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渐渐地形成了“恶性循环”,让小A感到心力交瘁。开学以来两个礼拜的线下学习让她一下子无法适应,又加上自己身为值日组长却不能以身作则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便其他组员没有说什么,可自己的责任心无法过这一关,经常处于焦虑之中,最终压力太大,她想到“我不想活了”。
根据以上分析,小A的心理发展线索应为:学习节奏的加快,自己的作业速度太慢——导致——作业完成不及时,不能完成值日工作——导致——内心焦虑、压力过大——导致——轻生的想法。所以要改变小A的不良观念,我认为心理辅导应着重提高她的学习能力和改变她的错误观念下手。
三、过程与方法
1.基本策略
(1)掌握学法,提高质效
小A作业速度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她对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方法,所以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常常把重点放在字迹端正的要求上,而忽视了作业质量和完成效率,这就要帮助小A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提高作业质效。
(2)家校携手,共同引领
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两者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像小A这样的离异家庭,更需要父母双方的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具体过程
(1)深入内心共情,引发感情共鸣
共情是指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对学生真诚以待,无条件尊重和设身处地地理解,建立沟通感情和信任的基础。虽然平时我也会跟学生开开玩笑,和他们拉近距离,但在我和小A聊天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小A的紧张。我表示这次谈话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不是以师生的关系,而是以朋友之间的氛围随便聊聊,不用拘束紧张。但小A只是点了点头,一句话不说。我该怎么打开她的心灵之门呢?我知道小A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从她的妈妈为出发点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我提到,妈妈每天上班这么辛苦,想让你过上好生活,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你开心,现在你突然说不想活了,妈妈是不是会特别得难过?况且你还有那么多好朋友,好朋友是不是也会为你伤心?你想想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有那么多好玩的好吃的,是不是都要去尝试一下啊?……我们的交谈起初都是我在说,后来小A也在给我回应,坦露出自己的懊悔之情,同时跟我倾诉了内心的想法。
(2)了解学习情况,提供学习方法
小A作业效率的低下的根本原因她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了解了小A的困境之后,我给她提供了几个改善的方向:
第一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小A的写字速度慢,有时候跟不上老师写的板书,导致在记录的过程中错过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所以通过预习可以让自己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底,在听课的时候更加从容。
第二步:提高做作业的专心程度。在交流中,小A自己也发现,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甚至都不是在跟她说话,她都要竖起耳朵听一听,忍不住的时候聊几句。我跟她说,你现在意识到了这点非常好,那就要立即改正,靠聊天做出来的作业的质量不会高,到时候订正又是在浪费时间,何况其他同学的谈话都是在完成作业之后再去小声交流,你都还没完成呢。还有像自习课更要珍惜时间,提高一节课的效率,不要把作业拖到放学。总之,要给自己设定好目标,再完成好一个作业之前不要开小差,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妥当,如此来提高作业的完成质效。
第三步:双休日要做好扫尾工作。有的时候不可避免还是会出现作业无法及时完成的情况,不用焦虑,将这些“尾巴”留到双休日,趁周末两天好好总结反思一周的收获,及时把“尾巴”消化掉,不把残留工作留到下个礼拜,清清爽爽迎接新的一周,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我也建议小A,有时候不要不好意思,不理解的题目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非常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3)家校携手合作,同心共育成长
后续在和小A父母交流反馈的过程中,我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习惯养成离不开家长的悉心管教,通过在家进一步改善小A的学习习惯,来提高小A的作业质效,以此解决压力的根本原因。
其二,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小A妈妈平日里时有加班,在加班的时候,可以让小A爸爸来帮忙管教孩子,让小A感受平时缺少的父爱。小A父母也在考虑复婚的事,希望能重新给小A一个完整家庭的温暖。
其三,家校之间保持联系。在交流过程中,我和家长的想法达成一致,通过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小A之后的心理状况,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干预,保证小A良好的学习心态。
四、成效与反思
到今天为止,小A的心理情况都能保持在健康状态,又回到了之前积极乐观的样子,每天的课堂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质量有所保障,学习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这次事件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对于像二升三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的上升、作业形式的改变和回家书面作业的增加本就是不小的压力,何况又遇到像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班主任就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入学生内心,及时帮助他们舒缓压力,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做一盏明灯,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师生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班集体。同时,也要积极和家长携手合作,保持家校的密切联系,共同培育好学生,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今后我也会在班主任这条路上继续摸索,且思且行,努力建设“六好”新成长班集体,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家!
平安学校 图书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