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如何在故事教学中,注重阅读教学的指导,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深入文本的同时,提升内涵。
我就以3B M3U2的Story,a grasshopper 和an ant的故事为背景,谈谈在这节课中的阅读指导。通过春夏,秋和冬三个时间段来展开情节,让蚱蜢和蚂蚁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个总体的对比,同时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入及有机渗透。
一、深入备课,抓住教学重点
故事是以时间为序,讲述蚂蚁和蚱蜢在春夏季的劳动态度,从而发展到冬季的不同收获结果,向我们揭示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理。我考虑到 “season”“ colour”“difference” 这几个关键词:season 季节的变迁是时间上的推进,是一条纵线。“colour”是有机地结合了原来的旧知,把形容词来出来复习一下。而“difference”则是本课的纬线,通过横向比较,得出了两者很多的不同点,如蚱蜢和蚂蚁的不同颜色,形状,喜好,劳动的态度以及后来他俩在冬季的不同结局。
教学重点是:用一般现在时讲述故事,特别是like doing 的句型,与二年级相比,句子加长,增加了时间(in spring and summer/ in autumn),“I like reading at home in winter.”一句还增加了地点。难点是“如何把第一人称的故事以第三人称来转述”,这涉及到“动词原型变为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也注重让学生用第三人称来介绍蚱蜢和蚂蚁,及叙述故事,为学生理解后面的一大段阅读做铺垫。
我在这课中,也考虑到了形容词的运用。如颜色:green,red,yellow等,如形容天气的:hot,warm,cold,。形容人的:hardworking,busy,lazy,hungry,kind等,在教学中,扩充和积累更多的形容词,逐步增加阅读的词汇量,最后得出结论:The ant is very hardworking. He is very kind to the grasshopper. He is warm-hearted..
总之,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单词,新句型,理解故事,从中知道: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勤奋是成功之母。
二、用故事来呈现新单词和新句型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生词呈现形式是“实物呈现”和“图片呈现”。而通过故事教学法来呈现新的单词,能够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语境中,了解一个故事的始末,在边阅读,边揣摩单词的含义,通过整体来感知,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意犹未尽。
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通过媒体图片进行对比,得出,蚱蜢和蚂蚁的形体上是一大一小,在颜色上是一绿一黑,对待劳动的态度上是一懒一勤,最后在冬季的收获上是一忧一喜,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其中的寓意就不难理解了,对待两个小人物的情感上,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褒谁贬谁,就有了清晰的判断,所以在谈自己的感受中,就可以有感而发了。
三、再次熟悉故事巩固新单词和新句型
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故事阅读的教程,使教学活动达到高潮。这个活动符合学生爱动爱玩,爱交际的特点。英国儿童教育专家Jayne Moon指出,孩子具有意思先行的特点,而表演则是为学生提供了饱含丰富意义的情境,赋予语言生命力。在大多数人已熟练掌握故事内容时,可小组内重编对话,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三年级学生对身边熟悉的小动物特感兴趣,故事是学生喜爱的形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态,模仿各种动物声音的不同语气和动作为学生表演这一个故事,充分利用使他们更好掌握故事中情节的语言点,既愉悦学生身心,又学习相关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操练新句型。
综上所述,在故事教学中重视阅读指导,并从中创造性地设计适合学生的各种活动。故事教学中,慢慢渗透阅读指导,通过朗读,续写故事,表演等多姿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英语的意识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具有情景真实、便于组织和实施等一系列的优点。
育秀实验学校 图书馆 计沁老师推荐